白起在政治方面可能是沒有什麼建樹,但是隻要是在軍事上面,他打仗的本事簡直可以說是超乎常人的想象。
前面秦王告知過白起,韓國華陽最多隻能守城10日。
但白起不可能真的在第十日才到達華陽,若是時間不湊巧,那麼華陽城剛被攻下,秦國的援助便將毫無意義。
所以白起要做的,是必須在十日內調動大軍趕至華陽。
雖說保守十日,但若是想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那便九日。
但在趙魏兩軍措手不及的基礎上,秦國若想取得壓倒性的勝利,那就需要再縮減一日。
八日。
八日所有秦軍趕到華陽,並對趙魏兩國發起進攻。
饒是軍事天賦很高的白起,此刻也感受到了壓力。
不過雖說有壓力,但壓力並不會讓他放棄,從前他能以少勝多,是因為他能支配的大軍便只有那麼多。
但如今,秦國大軍任由他調動的話,他要調動的數量,最合適的一個數字,便是12萬左右。
即使趙魏兩國的大軍數量真如他猜測的有15萬,那麼秦軍12萬對上15萬也好打許多,再加上他們秦國是援助韓國,韓國本土也有大軍,秦軍加上韓軍,也能和對方有一戰之力。
秦國各地的大軍,在白起趕到華陽前線的路上,便已經收到了調令。
各地軍隊皆紛紛火速趕往前線,爭取早日到達華陽,聽取白起的指揮。
白起打仗,最喜歡的打得就是一個先發制人和出其不意,他不喜歡見招拆招,而是主動出招,等到敵方發現的時候,早就沒有了補救的機會了。
所以他不打沒有勝算的仗。
秦國全國的大軍主要分佈在:
巴蜀之地(主要對付楚國)
河東之地(對趙)
鄢郢之地(對楚和韓魏)
崤函之地(對韓魏,主要為函谷關至宜陽新城一帶。)
秦川之地(對付的則是當時西北的義渠國:也是戰國七雄之外的另一個強國。只不過在嬴稷在位期間便被滅了。)
而距離韓國華陽地區最近的秦軍大部隊,一個是鄢郢戰區附近的秦軍,另一個是崤函戰區的秦軍。
白起主要在這兩個地方調動大軍。
前幾年秦國在攻打魏國的時候,一部分秦軍被留在了崤函戰區的宜陽、新城等地。
而另一部分則是留在了原來楚國的鄢郢之地,這一部分秦軍留在鄢郢戰區,不僅要守護此地,更要對當時打下的鄢郢地區進行一個災後重建,還有維持當地百姓的穩定的一個生活。
打下來的城池,那就是你的了,人道一點的諸侯國,會做好售後工作。
沒什麼同理心的,那便會任由當地的老百姓自生自滅了。
嬴稷要做的,是統一天下,既然是統一天下,被打下來的地方,便都是他的子民。
崤函戰區和鄢郢戰區,距離韓國華陽其實不遠,最多也就一百里左右。
所以這兩地的秦軍可以很快趕到華陽,不需要做過多的調動,也不需要做過多的抽調,因為駐守在這兩個戰區的兵力,最後留下來的,大概也有個15萬左右。
要想抽調大軍,那也只是抽調少部分的兵力,這樣調動的速度才可以得到保證。
秦國打仗之所以厲害,其中一點便是依賴於秦軍的軍隊紀律。
--
山間。
落雨紛紛也阻擋不了秦軍的步伐。
一路被秦軍踩踏而過的泥花,四處濺起。
在深山林間居住的山民們,當聽到大軍踢踢踏踏的腳步聲震響整個山林的時候,都嚇得躲在了屋子裡。
每家每戶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