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緊張而又充滿期待的時刻,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趙普身上。
李從嘉召集的這次會議,目的明確。
探討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局勢。
然而,面對朝廷對抗大周以及潭州屯兵訓練這兩個選項!
趙普卻都未表現出支援的態度。
“他既不支援出兵淮河協助朝廷對抗大周,也不支援在潭州屯兵訓練,那他還有什麼計謀?”
有人小聲嘀咕著,聲音雖輕,卻充滿了疑惑與好奇。
潘佑性急,直接站出來問道:“趙判官有何高見?”
李從嘉也是一臉好奇地看著趙普。
“既然趙大人胸有韜略,那不妨說出來。”
此時,趙普緩緩起身,眼神中透露出深邃和堅定,後世他作為北宋開國宰相,他的智謀和大局觀遠超常人。
“微臣之策,乃是攻南平!即荊、歸、峽三州十七縣之地!”
趙普的聲音平穩而有力,彷彿帶著一股無形的力量,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
趙普繼續解釋道:“需要向朝廷起草一封奏摺,就說湘江大地不太平,還需兵馬鎮守!”
“南平已經向大周稱臣,我們留兵鎮守,以防不測,必定會擋住南平高士的援軍。”
趙普言辭之間,無不體現出他對當前局勢的深刻理解和對未來的精準預測。
隨著趙普的話音落下,整個房間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李從嘉微微點頭。
秦再雄讚歎道:“趙大人妙計啊,這樣既可以避免朝廷對我們徵兵,又能鞏固基礎,擴大勢力!”
這種,說法潘佑等人不太敢想。
畢竟他們是南唐臣子,而趙普、秦再雄等人卻只是投奔李從嘉而來。
正當眾人,沉靜無言之時。
李從嘉從袖中取出了一封早已準備好的軍略,遞給張泌。
張泌輕輕展開,念出了其中的內容,竟與趙普所說不謀而合。
眾人聞言都是驚訝不已。
李從嘉與趙普在戰略思考上的高度一致。
但是李從嘉奏摺內容,則是側重於對於江淮守軍的信心,表示大週一年內不能破江淮之地。而潭州兵馬則會伺機出兵,擋住南平援軍。
“太好了!”
李雄也是表態的說著。
“攻取南平不僅能削弱大周的力量,還能為我方爭取更多的戰略資源和地理優勢。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舉動將打亂敵人的計劃,為我們贏得更大空間。”
潘佑聽完後,激動不已。
“趙大人果然名不虛傳,此計甚妙!”
在李從嘉安排下,其他將領也紛紛表示贊同,並開始熱烈討論具體的實施方案。
在這股團結一心的氛圍中,一個更為宏偉的戰略藍圖逐漸清晰起來。
每個人的心中都燃起了一團火,那是對於勝利的渴望,也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攻略南平!”
李從嘉是因為知道日後南平會派遣援軍支援大周,投入到江淮之戰,也是因為黃瑩近日憂心忡忡,對於這個事情一直放不下心。
從這兩個角度出發, 他也決定要攻下南平。
牽制住大周的援軍,也知道大周不可能在一年之內打下江淮,這樣自己領兵在上游,對局勢有個更強的主動權。
眾人商議完畢後,制定了具體策略。
但發動大軍出征,也不是一時半刻之事,此時馬上秋收結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同時也要向南唐朝廷派遣信使,等待朝廷批覆,若是沒得到朝廷的允許,李從嘉私自出兵,日後惹人非議。
所以李從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