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
會客堂中,二人寒暄完後聊起正題。
“常大人,本次賑災需要籌集多少糧草,多少民夫押運?”李從嘉詢問具體細節。
“潭州附近居民超二十餘萬,再加上朗州等地居民,預計給二萬石糧食賑災,你可沿水路出發,帶民夫八百人。”
常夢錫估算數量。
李從嘉對計量單位陌生,心裡核算了一陣,1石約 53 公斤,二萬石糧食,相當於後世兩萬袋糧草。
“常大人,水路出發走什麼路線?”
“本次沿長江出發、經池州、九江、江陵,轉至湘江向南航行後轉至潭州,陸水路用不上三十天,省時省力。”
知道常夢錫的規劃後。
李從嘉對於這個安排倒是滿意。
思慮片刻道:“常大人,關於數量我是想再商榷一下。”
“國庫空虛啊!”
“不能再多了。”
常夢錫未等李從嘉開口急忙道。
“朝廷連年對外用兵,本就吃緊。”
常夢錫心裡清楚,撥出的糧食不多,對於這位安撫使不好開展工作。
楚地本就局勢混亂。
月餘前因行營料使王紹顏剋扣降卒口糧,激起兵變。
若是這位小皇子帶著充足糧食去賑災,自然便於平息民怨。
李從嘉聽常大人說完朗聲笑道:“戶部吃緊,我能理解, 我只請一萬石糧食。”
“一萬石?”
常夢錫驚訝。
心道:“這皇子不會算數!這點糧食根本不夠,原本等著他向上討價呢!”
“一萬石糧食分下去,刨除剋扣消耗,再到二十萬潭州災民手中,賑災兩個月,一人分不到幾兩。”
“喝稀粥都遠遠不夠,再算上朗州、沅江等地的百姓,更是不足。”
杯水車薪的賑災,應要五萬石糧草才夠。
李從嘉知道大概的歷史走向。
“李璟是否安排人去賑災,歷史上沒有記載,但自己陰差陽錯領了這個差事。”
“按歷史發展,十月份楚地大亂,原楚國降將劉言,帶領叛軍攻城奪寨,殺的節度使邊鎬棄城而逃。”
李從嘉想了想,要來五萬石糧草勉強夠賑災的。
但是真的遇到叛軍,糧草反而成了拖累。
“對!只要一萬石。”李從嘉說道。
“好!”
“可是常大人,運糧民夫,我想要些兩準精壯的漢子,一千二百人。”
“放心,我來解決。“
常夢錫怕他反悔,乾脆答應。
“戶部下設倉部, 負責糧食儲運,運輸、分配糧食,其中人員任你挑選。比部、司門中你若是有中意的人員也可臨時調去。”
李從嘉聽著幾個部門有些迷糊,兩世記憶融合,很多記憶模糊。
比部類似於後世負責審計部門,主要是檢查賬目是否準確。
司門職務類似邊境檢查站,高速收費口,就是卡在城門口收費的人。
他想了想這種職務千年沒變,換了個說法而已,被千年前完善的社會制度所震驚。
用他後世思維來看。
比部能培養會計。
司門能培養警衛。
“那就謝謝常大人了。”李從嘉躬身拜謝。
他要兩淮漢子也是有原因的。
選擇兩淮民夫,也是因為自古以來兩淮地區鹽運發達。
歷史上很多軍閥都是從兩淮地區起家。
兩淮地區人民熟悉水性,勇武鬥狠,是很重要的兵源地。
這次藉著挑選民夫的名義,找些精壯的兩淮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