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郭嘉意外的是,王垕對這些人物的品評,與自己的想法竟然大致不差。
二人這一聊,就又聊了足足一個半時辰。
此時此刻,曹操在營帳中正寫著什麼,但時不時的看了看旁邊的漏刻。
所謂漏刻,即以漏壺滴水來標註時間的裝置。
“奉孝此去竟有兩個時辰!”
曹操剛開始還不以為意,只是將此前王垕之計說了,讓郭嘉前去考校一番,若那人當用,則留其性命。
但郭嘉竟然去了兩個時辰未歸,這就讓曹操有些意外,甚至隱隱有些期待了。
曹操是個極愛才之人,而且常常用人不拘一格,也深知常有大才蟄伏於草莽之中,只因各種原因不能露頭而已。
他也不知道自己看了幾次漏刻,終於在用膳之時,郭嘉回來了。
於是曹操命郭嘉坐下一起用膳,並不動聲色的問道:“奉孝覺得那人如何?”
郭嘉拱手:“回主公!此人至少乃一縣之才。”
聽到郭嘉說一縣之才,曹操略微有些失望。
一縣之才,也算不得大才。此時小縣萬人,稱長,大縣二三萬人以上,稱令。
能掌幾萬人的民生,世家大族中多的是。
但郭嘉卻又補充道:“若得時宜,其才當不下於我!”
這話卻讓曹操頓時眼神一亮。
當下郭嘉把之前二人的對話,原原本本的說了。
曹操仔細琢磨,喃喃自語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良久,這才又搖搖頭道:“可惜,其心雖大,亦懂大義,卻並非大才。然奉孝言其若得時宜,此話何解?”
見曹操問起,郭嘉放下餐具,再次拱手道:“我與此人所說甚多,發現此人雖心思敏捷,多有想法,卻不讀春秋,不熟孔孟。若其生於世家大族,必已為名士。”
郭嘉說的再清楚不過了,那就是,那人懂這麼多,全靠自己雜學,全靠自己天賦想法。
沒讀全《春秋》,沒讀全《論語》,特別是《尚書》,據他自己說,連碰都沒機會碰到過。
認字不過三五百。
就這樣的人,有這樣的見識,能為一縣之才,這是天賦使然。
要是能有機會讓他讀書,這人還真不得了。
曹操一想,似乎有些道理,但他最後還是嘆口氣道:“雖如此,但其人年歲恐怕有些大,再學卻晚矣!”
郭嘉愣了一下,立刻明白過來。
敢情是曹操根本就不知道王垕才十八。
但這也能夠理解。
王垕那樣子,看起來像年近三十,自己知道他才十八歲的時候,也吃了一驚。
而曹操身為司空,又豈會知道一個小小倉管多大年紀,還不是靠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