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慢者,我自有計較。”
“喏!”
“蹋頓,你即刻親筆書信百份,我會放歸你族中勇士百人,各自攜帶一封書信,前往遼西各郡部落。他們若奉你之令,則無事。若不奉令,卻也怪不得我,當然,也怪不得你。”
確定好此事,王垕又命人回東牟縣,於東牟大學帶學子近三百人,以及東牟建築司,水泥廠,磚廠等技術人員共六七百人來遼東。
十日後,各方就位,王垕聚數百人參會,開始真正經略遼東。
各郡縣主官不知道自己會面臨什麼,人心惶惶。
不出他們所料,王垕直接就朝他們落下第一刀。
“即日起,撤遼東各郡,各郡主官交接之後,太守與各郡屬官皆各自回鄉,再無官身。以往所做之事,但有錯處,既往不咎,日後若犯我所定律令,皆按律法辦。”
全場鴉雀無聲,就連王烈,這幾日一直跟在王垕身邊,也不知他為何如此。
所有人不敢做聲,只因他們皆為公孫度任命,一朝天子一朝臣,公孫度倒下,王垕不用他們,他們也不敢有任何意見。
但王垕說撤遼東各郡,這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連郡都撤了,難道只留縣?
王垕沒讓他們多想,立刻又道:“即日起,各縣主官,屬官,包括鄉中三老、嗇夫、遊徼皆廢除,其下亭長、里長亦廢除。”
聽到王垕要將所有縣、鄉官員全部撤掉,整個會場立時沸騰起來。
此時十亭一鄉,鄉設有三老、嗇夫、遊徼。
三老類似鄉長,掌教化。
嗇夫又叫有秩,乃一鄉主事長官,其需知民善惡、為役先後,知民貧富,為賦多少。
遊檄掌捕盜,如巡察緝捕之事。
鄉之下有亭長、里長。
王垕這政令,就是把整個遼東從上到下官員,屬官,全部撤了。
眾人故意提高聲調,想要王垕聽到,但又不敢單獨提議。
任何人掌權,從未動過縣以下官員,但王垕卻認為,最該動的,便是底層。
因漢律有桓帝時之?三互法,三互法規定本地籍貫者,不可擔任本地父母官,還有婚姻迴避?:如果兩州郡的人家結為姻親,那麼兩家人任官時要回避對方籍貫。
還有任官迴避?:如果甲州人在乙州任刺史,那麼乙州人就不能在甲州任刺史。
郡縣亦然。
但“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造鄉紳”,所有縣內屬官與縣下各級,皆本鄉豪強把持,宗族掌握權柄,私設刑堂,宗法大於漢律。
王垕要做的,便是從根本上打破這種桎梏。
不到百萬人口還搞不定,那要他十數萬大軍又有何用,遼東白打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