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救襄平百姓,公只需做一事便可。”
“何事?”
“開啟城門,迎驃騎大將軍入城!”
“啊???”
王烈以為自己聽錯了,半晌才反應過來。
“根矩!莫非乃王垕所遣說客?”
“呵呵!在下與其素不相識,並無任何交往。在下只問一句,公心中之百姓為誰?”
王烈道:“城內數百家族,人心惶惶,皆言王垕為殺神,所過之處,士族夷滅,雞犬不留,這些皆為大漢百姓。”
邴原卻繼續搖頭道:
“為何在下卻聽聞,驃騎大將軍所過之處,從未殺任何平民,只世家大族?
其至徐州,建議朝廷約法三章,免徐州百姓塗炭。
至東海郡,雖殺糜氏等百餘家,卻將百餘家良田分於百姓,百姓深感其恩。
至淮南時,免百姓三年徭役賦稅,百姓得以自袁術盤剝之中恢復。
至青州時,平原、樂安二郡,數萬河岸百姓受其恩,甚至有百姓為其建生祠。
如今其受封於東牟,青州、遼東、冀州百姓爭相歸附,他亦未枉殺一人,所有百姓皆於東牟安居樂業。”
不得不說,邴原細細說來,講事實,擺證據,條理清楚,說得王烈啞口無言。
原來邴原自幼家貧,十一歲喪父,早成孤兒。他家隔壁有學堂,邴原經過學堂旁就哭泣。先生問曰:“小子為何悲傷?”邴原曰:“孤兒易傷心,窮人易感懷,因此流淚。”
先生哀傷,曰:“想讀書,可也!”邴原答曰:“並無束脩(學費)。”先生曰:“你若有讀書志向,我白教你,無需束脩。”於是邴原入學。
一個冬天,邴原便將《孝經》與《論語》通讀背誦。
之所以邴原對人真誠,品德高尚,當與少時遇高尚之人扶持有關。
只聽邴原繼續道:“公眼中百姓,莫非只有名門望族,豪強世家?公之所以懼怕東牟侯,恐因自家亦受其影響吧?”
這兩句說出,王烈氣得呼吸急促,但身在局中,沒人提醒,眼中只盯著自家得失,直至今日,也是事實。
見王烈冷靜下來,邴原再道:
“公若信在下,在下願為使,往東牟侯軍中一行。在下雖未曾見過東牟侯,卻亦聽聞其言,觀其所行,此戰當不會至於生靈塗炭,百姓受苦。公若一意孤行,那時才會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王烈閉眼沉思,良久才道:“那便勞煩根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