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徑數值比率!”
王垕朝著那人道:“好!的確如此,然周髀算經也好,九章算術也罷,對於圓周率之具體數值,卻有不同,其數值,皆為大概猜測。而我,卻偶得一法,為割圓法,可獲圓周率具體數值,且可做到精準無誤。”
“不可能!”
有人直接質疑,但鄭玄卻神色微微有些激動道:
“若果有此法,便請驗證!”
王垕大手一揮:“取紙筆來!”
今天他就打算在這許昌宮朝會上,讓這些土著見識見識百年後的數學之神劉徽的割圓術。
內侍取來案几紙筆,王垕端坐於大殿中,開始驗證。
所謂割圓術,是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面積去無限逼近圓面積並以此求取圓周率的方法。
“圓,一中同長也”。
先秦時期,《墨經》上就已經給出了圓的這個定義。《九章算術》在第一章“方田”章中寫到“半周半徑相乘得積步”。
為了證明這個,數學家劉徽於公元263年撰寫《九章算術注》,在這一公式後面寫了一篇1800餘字的註記,這篇註記就是數學史上著名的“割圓術”。
王垕先畫一個圓,然後在圓內畫出一個六邊形,取六邊形一邊,開始展示求圓周率之法,並開始解說。這一步,在場所有數術學者皆知,並無稀奇。但王垕說著說著,這些人就被吸引。
“六邊形與圓,每邊皆有所失,倘若十二邊形呢?二十四邊形呢?正邊形邊越多,其底邊越靠近圓,所失越少,所取圓周率越精準。若割千次萬次,次數越多,其數值越精確,我已得出圓周率為三點一四一五九二七,各位若是有心,可一直往下延續。”
“我將之定為,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
“當然,依我之見,此割法將無窮無盡,所得之數,其字尾也將乃無窮位數。”
在場諸公,除了武官不感興趣,文官皆目瞪口呆。
特別是鄭玄,此時已經完全沉入想象之中。
說實話,有些東西,識破不值半文錢。
他們都是研究過數術之人,一看便懂,且知此法方為正解。
就連曹操和荀彧,也悄摸走了過來,在外圍看著,眼中異彩連連。
學術之趣,不輸美女。
就在這時,鄭玄顫顫巍巍的拿起草紙對王垕道:“東牟侯奇思妙想,當真讓老夫折服,待老夫驗算之後,再往府上請教,那時還請東牟侯不吝賜教!”
眾人聽到鄭玄說話語氣,頓時心中大驚。
如此客氣,竟與之平輩論交!
王垕卻不理這些人感受:“隨時恭候先生光臨寒舍,賜教絕不敢當。”
此時已經沒有任何人敢提收徒之事。
鄭玄也沒在大殿中逗留,辭了皇帝,便自行退走。
接下來的環節,王垕知道,按照他們的計劃,就是應該商議如何處理孔融、郭全、袁胤、袁耀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