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名叫李重的,乃是木匠,但卻有著高達一百的筆試分數,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應當至少出自寒門。
工匠中能夠識字的本就很少,能夠把自己行業以文字描述清楚的,就能在筆試中脫穎而出,若無錯別字在三個以內,便可得滿分。
這個李重,筆試得了93分,僅次於司馬懿的一百分,可見已經熟練掌握文字,按照王垕的標準,已經為可用之才。
當然,不是他要求低,實在是矮個子裡面挑高的。
“回東牟侯,此人乃汝南郡人氏,其祖父曾於荊州做過縣令,然如今家道中落,淪為木匠,其家中尚有老母需養,又只有一個弟弟,只有十五,是以考取之後,便並未於許都滯留,而是回家中等待訊息。”
“命人速去請來,並送去二十金為其安家,由我自行出資。”
“喏!”
王垕打算讓這個李重擔任車廠廠長。
隨著水泥路面里程和橋樑的積累,他已經決定開始組建車廠。
是的,王垕見許縣已經有接近百里水泥路,而且年內可打通宛城至許縣,他打算推出另一項技術,從宛城運煤和鋼鐵。
他組建車廠,要造的,自然乃四輪馬車。
這絕對是能推動生產力大步向前的一項技術。
四輪車與兩輪車的運載能力和效率,有天壤之別。
兩輪車從來沒有哪個時代超過一噸運載量,而且危險,需要高超技術和經驗才能駕駛。
但四輪車卻不僅可以加長貨架,一輛車達到數噸運載量,關鍵還更加平穩安全。
不要以為四輪車很簡單,華夏數千年都沒有解決四輪車轉向問題。
康熙出門乘坐的高檔馬車,是當時最牛的座駕,雖然使用高達八匹馬,但仍然是兩輪,而不是四輪。
華夏最好的兩輪馬車的運輸量,同拿破崙的孔圖瓦四輪輕型馬車差不多,重型四輪運載量,是這輕型馬車的三倍以上。
而歐洲,最早在1588年就出現了承攬出租業務的四輪馬車。1620年,倫敦出現了第一家四輪馬車計程車隊,運輸四輪馬車出現的就更早了。
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們解決了四輪馬車的轉向問題。
有了四輪馬車,英國皇室的儀仗馬車竟長達7米以上,那個氣派。
王垕難以想象,如果解決部分乾旱問題,有了農業基礎,又有了四輪馬車,提高數倍運輸能力,商業和工業也將迎來大發展。
酒、水泥、紅磚、煤、鐵、糧都急切需要運輸能力。
只要四輪運輸馬車能夠量產,不僅可以銷售馬車,還可以組建運輸公司,甚至計程車公司。
隨著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新的階級力量將會逐漸產生,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