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知道自己一向策略?
肯定是知道的,但為何不提醒自己?
細想之下,他已經明白,曹老闆就是要自己犯錯。
而且荀彧等人,定然也是如此想。
“兩種可能,一種便是以為我知曉三韓乃先賢遺脈。一種便是故意讓我冒天下之大不韙,背一個斷絕先賢遺脈名聲,徹底無緣與曹氏二代競爭。”
“但願不是我想多了!”
輿論之力,王垕是知道的。
就算是曹操屠城,都需有一個緣由。
儘管屠城目的有可能是為掠奪錢糧,但總得有個藉口。
比如曹操屠徐州,找的藉口乃為父報仇,而屠其他城池,基本都是百姓協助守軍抵抗。
但王垕毫無因由,便將三韓之民全部烙印為奴,與烏桓等胡族同等待遇,那立刻就可能被天下讀書人興奮。
他們會以此為藉口,向他口誅筆伐。
幸好此番李信機靈,請來了其父李敏。
結果不僅化解了這次輿論危機,還獲得了李敏之類人好感。
“我也算是接回了先賢遺脈,這對於華夏來說,反而是一壯舉美談,此事當與封狼居胥一般,被載入史冊。”
等水師將兩萬老弱接回,整個東牟縣在冊人口,立刻飆升至二十八萬之眾。
數日後,陳賢領三艘七桅貨運帆船,三十餘艘三桅貨船離開東牟港,南下進行第一次海運。
而這次陳賢帶走的,為一萬石海帶,二十萬石糧,五萬石鹽,一萬石魚蝦,除此之外,就是金幣和銀幣。
此時訊息已至遼東,公孫度得知三韓全滅,雖吃了一驚,但也並未太在意。
“莫非此便為王垕應對我加入境稅之舉?滅三韓此等蕞爾小國,以為震懾?”
公孫度還以為王垕會盡起大軍來犯,不想對方只是滅了三韓,就直接退兵。
公孫康道:“父親,莫非此乃聲東擊西之計,以此令父親放鬆警惕,再另擇他處登陸遼東?”
就在公孫父子二人疑惑時,派往東牟縣的探子回報,將王垕如何處理三韓遺民之事說了。
這讓公孫康更為疑惑,而探子卻又道:
“主公!屬下此次不僅探得其戰後情況,更探得一重要之事。”
“乃何事?”
探子道:“屬下結交東牟漁業司之人,探得其捕魚之法。此法當真讓屬下震驚,僅一條漁船,拖行漁網半日,便可捕獲海中魚蝦二三百石,當真讓人匪夷所思。”
“怎麼可能?一船一日可捕魚二三百石?”公孫度目瞪口呆,完全忘了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