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眾人皆沉默不言,曹操搖頭道:
“莫非乃我之錯?工坊利國利民,諸公有目共睹,其聚財能力之強暫且不言,光是其修水庫,造河堰,鑄大橋之舉,便使許下屯田增收五成,各郡逐漸受益,今年河南尹,汝南,南陽、潁川等大郡,皆無大旱之憂,百姓比之往年,受益極大。此舉,最受益者為誰?莫非沒有各地豪強士族?”
曹操說的一點沒錯,興修水庫,造河堰以蓄水,其實受益最大的,是士族豪強。
因為他們田畝最多,百姓草民才幾個田?
荀彧道:
“主公所言,只見一面。興修水庫,廣造河堰,士族豪強確受益良多。若只做此事,各地自然支援。然工坊卻行工坊規,推考取策,此二項雖只暫行於工坊區。若任由工坊區不斷擴張,必斷士人為官之路,長此以往,士族力量日弱,工坊區興至各地,甚至滲透朝堂,士族何以自處?還有,工坊區內部建教訓樓,然所教授之事,卻只有工坊規,並無任何經史子集,先賢之學,長此以往,工坊中人,又如何能知古禮,敬先賢,明尊卑?”
荀彧作為士族中人,代表的是士族,曹操自然明白。
對於荀彧之言,曹操早有預料,只不過他當初太過自信,以為自己軍權在手,可以鎮住一切。
但他沒想到,敵對勢力遠不如自己內部之人反叛造成的破壞力。
劉表,孫策,袁紹,他都抗住了,結果沒抗住內部幾次反叛,最終失了涼州,關中。
此時他也知道,自己還是犯了急功近利之錯,步伐邁得太快。
“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荀彧道:“主公可先廢工坊規,取消考取之策,重建太學,廢除教訓樓,如此,則可安各地士人之心,待時局穩定,方可徐徐圖之,切不可操之過急。”
到了此時,曹操也知道只能如此,於是道:
“那便依文若之言,仲謀處,我自與其說。”
荀彧總算鬆了口氣。
就在這時,郭嘉又道:“主公!有一事,在下以為,當報於主公知之!”
“奉孝且言!”
郭嘉道:“工坊規的確為良策,但卻已然名存實亡。在下收到訊息,督察署趙達,此人掌督察署以來,安插親信,收斂錢財,越權調動各廠管理層,甚至將手伸至各郡行商,還將工坊技術透露給他人,荊州蔡氏,蒯氏已於南郡建立水泥廠,磚廠,酒廠,其技術皆來自趙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