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坐著的五人,自然也是神情有些緊張。
誰不希望獲得最高榮譽?
儘管不像此前帝制之下的爵位,但這也是載入史冊之事。
這五個人,可以說是皆功勳卓著,最早跟隨王垕的乃是高順,其領陷陣營,前期一直為王垕唯一嫡系。
高順領陷陣營至今未曾有一敗績,前期除了封狼居胥那一戰,陷陣營幾乎都有參加。
其次跟隨最早者,便是關羽。
關羽自徐州被迫歸順後,歷經多次戰鬥,但也曾被降級。
至於牽招,趙雲,張繡則是在與袁紹大戰之中或之後,雖都戰功卓著,但要說排第一,有些不太可能。
待十五人回到臺下入座,王垕卻只念了四個人名字:
“此次獲得此鉑金勳章者,共計四人,乃牽招、關羽、趙雲、張繡。
此四人功績,有目共睹,牽招領玄甲鐵騎營,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關羽初領中軍鎮守白馬,後領黃海水師拱衛東牟,收取三韓、三倭郡、滅高句麗。
趙雲鄴城之下單人退烏桓,後領親衛營屢立戰功,又領遼東大軍被擊鮮卑,鮮卑、丁零、勿吉三族聯軍,後終破幽州。
張繡則領西涼騎兵隨我收幷州,滅匈奴,封狼居胥,後鎮守幷州,封狼居胥有其一份大功。
牽招,關羽,趙雲,張繡四人,加高順,共五人,皆有威震華夏之功,乃我華夏之龍騰上將軍。”
王垕給四人頒發獎章,而五龍上將,亦從此傳開。
此時已然只剩下高順一人。
眾人心中明白,此人恐怕便是唯一紫金勳章獲得者了。
此次獲得此紫金勳章者,共計一人,便為高順。
高順領陷陣營功績有目共睹,七百陷陣營閃擊河內,擊敗河內叛軍兩萬,後又隨我平徐州,收淮南,守白馬,取鄴城。
鄴城之外,三千陷陣營為主力,擊敗袁紹號稱三十萬大軍,啟我共和國基業。
高順為華夏勳章獲得者,當之無愧,其所領陷陣營,將來亦為永不磨滅之番號。”
高順坐在第一排中間位置,此時自是激動不已。
上臺之後,王垕親自將紫金勳章懸掛於高順胸前,並給了一個擁抱禮。
“謝謝兄弟不離不棄,為我護道!”
高順早熱淚盈眶。
縱有千言萬語,他亦只能匯聚成一句話。
“謝主公!”
他這一路走來,有些莫名其妙,竟到了此種位置,不得不說,人生無常。
原本他以為,自己在呂布軍中不受重用,做好自己本分,盡忠職守便可。
那時呂布任人唯親,他所領陷陣營,平時為呂布之妻弟魏續統領,戰時用到自己,就拉上去指揮衝鋒陷陣。
不想遇到王垕平定徐州,呂布率眾而降之後,得利最大的,非魏續、非張遼,卻竟是自己,當真時也命也,讓人不禁唏噓。
眼看著天下即將一統,不用說,自己竟成了第一功臣。
所有人都目送高順走至臺下,特別是曹營這邊將領,一個個心中不是滋味。
呂布隱隱感覺,自己與王垕之間差距,恐怕遠非一個智字可描述。
曹操看著這一切,心中更是五味雜陳。
不想王垕如今已然到了此種地步,手下優秀將領如此之多。
最關鍵是,他發現王垕所信任之將領,竟無一人與其有任何血緣關係,當真做到了任人唯賢。
這時他看向身側許褚,心中誕生了放其從軍想法。
此事很快便再無人關注。
因為王垕接下來,便要宣佈八戰區統兵之將。
“為拱衛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