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大業並未因此而停滯不前。
鯀的兒子大禹挺身而出,
勇敢地接過了父親手中那沉甸甸的接力棒,
繼續踏上了這條充滿艱難險阻的治水之路。
大禹深知此次任務之艱鉅、責任之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之心。
他帶領著一群志同道合的部下,風餐露宿,
馬不停蹄地奔波於人族廣袤的土地之上。
他們翻山越嶺,涉河過江,
仔細探查每一處山川河流的自然形態和結構特點,
試圖從中尋找到一種全新的治水思路和方法。
大禹懷著一顆敬畏之心,踏上了遊歷各地山脈的征程。
在山川之間,他用心去感受著大自然的魅力與力量,
彷彿能夠聽到山河社稷所傳遞出來的古老智慧之聲。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禹憑藉著自身超凡的悟性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逐漸領悟到了山河社稷之道的精髓所在。
他發現自然界中的氣,乃是萬物生長、執行的根源所在。
於是,他決定以這些自然之氣作為源泉,
來凝聚一枚前所未有的武丹。
不知過去多久,一枚包容萬物且無比厚重的武丹,
在大禹體內應運而生。
令人感到詫異的是,這種武道修煉之法,
向來只有人族歷任共主才有修習,
至於大禹究竟從何處得到如此珍貴的傳承,卻無人知曉。
不過,當大禹沉浸於武道修煉之時,
他的眼眸中偶爾會閃過一絲帶有暗影之力氣息的黑光。
或許正是因為大禹身負大氣運,
,!
所以才能夠在武道修行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
話說回來,在治理洪水這件關乎民生大計的事情上,
大禹可謂是盡心盡力。
透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
他已經對導致洪水氾濫的各種因素瞭然於心。
要想從根本上徹底根治這肆虐已久的洪水之災,
就必須首先剷除隱匿在其中興風作浪的水妖一族。
而此時的大禹,由於其武道修為日益精進,
對付那些水妖已然是易如反掌之事。
不僅如此,大禹還充分汲取了前人治水失敗的慘痛教訓,
提出了“堵不如疏”這樣一個極具開創性的理念。
基於此,他率領著眾多族人,採用疏導的方法,
巧妙地引導著洶湧澎湃的洪水,朝著大海的方向奔騰而去。
在此期間,大禹等人並沒有閒著,
他們不辭辛勞地對洪水肆虐過的附近地貌,
展開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整改工作。
他們開山闢路,挖渠引流,
使得原本被洪水沖毀得面目全非的土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所以,治水的工程巨大,花費了時間也在往後蔓延。
為了加快治水的進度,大禹以鎮壓山河之意,
以“鼎”為自身武道法相。
根據人族疆域,他又將其劃分為九州之地。
作為每一州地所需鎮壓之物,
大禹將自己的武道法相同樣凝聚出九鼎。
治理山河的過程中,他運用九鼎法相將那些溢位的自然之力吞沒。
此舉,不僅對大禹的修為有幫助,也加快了治水的進度。
百年時光匆匆而過,大禹歷經千辛萬苦,
始終堅守初心,不曾有過絲毫懈怠,
終於成功地完成了治理人族九州之地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