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遜非常熱情的迎接了遠道而來的客人,並且專門在白宮為博納一勞舉辦了聖誕節晚會,但是在至關重要的問題上,威爾遜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應有的素質,沒有輕易做出讓步。
對博徑勞來說,一九一五年的聖誕節過得並不輕鬆。
有趣的是,威爾遜在款待博納一勞的時候,美國國務卿卻在接待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特使。更讓博納一勞沒有想到的是,在他離開華盛頓的第二天,美國國會批准了一項針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貸款法案,把由聯邦政府擔保的貸款額度提高到了四十億帝國馬克,並且允許德意志第二帝國延遲償還之前的貸款。
顯然,博納一勞的華盛頓之行沒有獲得任何實質xìng的好處。
當然,這也與戰場局勢有關。
從十一月開始,帝國海軍用於封鎖英國本土的艦艇已經超過三百艘,其中包括一百二十艘潛艇。
為了避免開罪美國,帝國海軍在英國本土周圍,特別是在北大西洋方向上設定了兩道封鎖線。外圍封鎖線由破交戰艦負責,任何經過該區域的船隻都需要接受帝國戰艦的檢查,如果運載了禁運品,將由帝國戰艦押送到帝國港口,在卸下貨物之後才準出港。內層封鎖線由潛艇負責,任何進入該區域的船隻都將在未經警告的情況下予以擊沉,而且帝國不對此承擔任何責任。
這麼做,主要就是防止誤傷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的商船。
當時,帝國已經正式向美國發出了外交照會。帝國並沒有錄奪美國的〖自〗由航行權,只是要求美國嚴格遵守中立原則,不向交戰雙方提供戰爭物資,而且帝國願意為美國在北大西洋上航行的船隻提供安全擔保,即帝國海軍戰艦不會襲擊在非交戰區域航行的美國船隻,但是不保證進入交戰區域的美國船隻不會遭到襲擊。
嚴密的封鎖,產生了兩個結果,一是運往英國的物資大大減少,二是流入帝國的物資大大增加。
原因很簡單,美國的企業已經開足馬力,為交戰國生產各類物資,而這些企業肯定不會因為英國遭到封鎖而降低生產速度。大量物資生產出來之後,總得找到買家。在英國沒法購買的情況下,德意志第二帝國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美國商品的最大買家,也因此成為了美國的主要債務國。
只是,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還不是美國的最大債務國。
擺在英國當局面前的問題是,要想讓美國參戰,就要讓美國在英國下更多的賭注,也就需要在美國獲得更多的貸款,並且把這些貸款用來購買美國的商品,讓英國成為美國企業的最大客戶。
為此,英國只有一條出路:奪回制海權,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全面封鎖。
說得簡單一些,只要美國的商品還在源源不斷的運往德意志第二帝國,那麼美國銀猝發放給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貸款就將越來越多,美國下在德國身上的賭注也就越來越大。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債務超過了英國,那麼美國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幫助英國,而會支援德意志第二帝國。
也許有人會說,美國的通用語言是英語,而且白人主體是英國後裔。
別忘了,在美國的白人族群中,僅次於英國後裔的就是德意志後裔,而且說德語的美國人不比說英語的美國人少多少。
更重要的是,美國早已獨立,而且在獨立期間與英國的關係並不融洽。
美國人在追求美國人的利益,而不是在為前宗主國服務。如果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給美國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那些最大的利益獲得者,也是那些操控著美國政治的利益集團就不會為英國服務。
如果說,英國在此時就已束手無策,那還太早了一點。
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二日,英國海軍大臣費希爾到達華盛頓,向美國提出再美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