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貨的世界裡,細節決定成敗。每一次的檢查、每一次的核對,都關係到整個工作流程的順利進行。
我時常想起組長的話:“理貨一定要認真,該調出來的一定不要讓它流下去。”
我們負責的是進出口的美妝奢侈品的理貨,每一件商品都代表著公司的形象與信譽,任何一點瑕疵都可能影響客戶的滿意度。
自從畢業後,我在職場上摸爬滾打了六年。
無論是面對客戶還是甲方,我發現整個社會始終保持著畢恭畢敬的態度。
人人都說客戶是上帝,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他們的每一個需求、每一個意見,都是我們改進的方向和動力。但是沒想過上帝卻有那麼多,似乎人人都可以是上帝,唯獨自己不是,並且上帝還可以那麼的非人哉,似乎求毛求疵就是他們的權能。
然而,理貨工作的壓力與疲憊也是無法避免的。
盯著久了就容易很累,精神還容易恍惚,有時候恍惚了一下,就記不得剛剛看到的啥,左右手一替換就檢過了,全檢的過程內容似乎沒有了記憶,這是瞬時性斷片了,只能我再回去扒拉一下檢一下。
經過幾天的忙碌工作,我發現自己吃得還算湊合,但水似乎一直都沒怎麼喝過。
我反覆回憶,這裡的物流園似乎既沒有收貨櫃也沒有超市,我甚至都沒帶水杯,或者在外面買瓶水帶進來。
每天上班前只能喝一小口水,吃飯時喝了兩碗湯,然後就口乾舌燥地硬撐著。
等到下班回去再補充水分,似乎口乾舌燥也成了我沉默的原因。
理貨這份工作其實並不累,主要是需要站著,認真且單調枯燥,非常熬人。
只是每天晚上睡眠都不好,導致白天工作更加難熬。
似乎每一份工作開始時都讓你覺得輕鬆自在,但一旦你熟悉了,就開始給你增加壓力。
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一點點增加你的負擔,生怕你累得跑路了,也怕你幹得太輕鬆。
每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似乎都是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總能準確地把握你的心理閾值,讓你在難受與可忍受之間徘徊。
理貨工作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忙碌與清閒交替出現。
當進出口流量減少時,工作便進入相對清閒的階段。
在杭州海倉,臨時工數量眾多,流動性強,使得人員配置每天都在發生變動。
而正式工則扮演著引領和帶隊的角色,他們身體力行做著每一份工作,似乎在跟大家說,來我給大家打個樣,大家跟我這樣做。
在某個天的下午,我們幾人被調往一樓進行支援。
首次的任務是協助物流港卸貨。每當大型物流卡車抵達卸貨口,我們便會迅速行動。
四五個人圍繞一輛車,協同作業。其中兩人在車廂內部負責卸貨,一人拉著叉車將貨物托盤運入倉庫,同時協助另一人進行整齊的碼貨工作。
一旦碼放完畢,手拉著叉車便駛出,換取另一個托盤。
我們從車尾一直卸到車頭,累得腰都泛酸了,直到卸完貨就關門歇著等下一趟的卡車。
卸貨工作雖然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需要細緻和耐心。
儘管貨件的體積並不大,但要求擺放整齊有序。
我曾在其他快遞公司的卸貨點工作過,深知其中的辛苦。
在快遞中轉站,卸貨工作通常由兩人負責。包裹需要一個個迅速而準確地扔出,這要求員工眼疾手快簡單粗暴。
此外,還有裝貨工作,要求將包裹緊密地碼放在車廂的每一個角落,以最大化利用空間。
在卸貨過程中,偶爾會遇到破損的包裹。
例如,有一次一個包裹裡的西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