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懸而未決的皇后之位終於有了著落,不過段譽也不是那種喜新厭舊之輩,有了李皇后,梅蘭竹菊卻也並未失寵,他對每一個自己的女人,都是一般的好,只是心裡最愛的是李清露罷了。
高鵬自然知道李秋水此舉的意思,給她去了一封信,讓她耐心等候,總的來說,這場和親,算是皆大歡喜。
……
大理日新十三年,大宋元祐二十一年(趙煦並未改年號,故而紹聖與元符這兩個年號都沒出現)。
大理與大宋同時開始向外擴張,宋軍共調集一百二十萬大軍北出雁門關,攻打覆滅契丹遼國的女真,收復燕雲十六州。
大理龍武大將軍蕭峰率護龍軍一千,御林軍兩萬前往助戰,大宋武林豪傑無須動員,紛紛自發前往軍中效力。
大宋皇帝有令,所有參戰武林豪傑,享有與宋軍將士同等待遇,立下戰功者,照樣記下功勞,戰後論功行賞。
願投軍報效國家者,按功勞封賞,不願投效者,可以戰功換取財物,或有其他要求,可令隨軍主簿形成書函,送至汴梁,由皇帝親自審閱,決定是否滿足要求,此令一出,大宋武林豪傑熱情更漲,分沓而至。
大理則是在鎮南王,保國大將軍段鵬的率領下,起二十萬御林軍,十五萬神策軍,三千護龍軍,北進吐蕃,一路勢如破竹,吐蕃諸部聯軍毫無還手之力。
禁軍與御林軍將士全部都是修煉混元功至少五年以上的高手,修煉時間最長的第一批,更是修煉了十二年以上。
袁承志靠著這門武學為根基,最終成就了他七省武林盟主的高強身手,但此刻,卻是有三十幾萬袁承志。
就算他們沒有得到穆人清與金蛇郎君的傳承,達不到袁承志的高度,但三十幾萬的數量,也已經十分可怖了。
這樣的軍隊,何人能擋?又要多少人才能擋住?保守估計,恐怕至少也得千萬大軍才行吧!
更何況,還有更加恐怖的三千護龍軍,最老的那五百護龍軍,無論功力還是武功,真的已經不在鳩摩智之下。
更可怕的是,自第一批護龍軍在雁門關作戰,死亡了一部分,而他們因修煉天蠶神功,不僅死而復活,更是功力大增,個個都有了比原劇逍遙三老更強的功力。
自那以後,護龍軍便掀起了自殺熱潮,他們本身就是意志堅定,神經堅韌之輩,自殺之後,只有極少數人沒扛過去,爆體而亡,大部分都成功練成天蠶再變。
但無論他們功力多高,心下卻不會升起絲毫其他念頭,對段氏的忠心是一個原因,更大的原因,是他們見識過高鵬出手的威勢。
只要去過雁門關的人,對高鵬的恐怖都有著心理陰影般的印象,那根本就不是凡人的力量,別說天蠶再變,就算練成天蠶三變,也絕不可能是高鵬的對手。
至於其他從保國軍選入護龍軍的後學末進,以及那些恐懼天蠶變的痛苦,不敢自殺之人,也至少屬於鳩摩智級別,三千逍遙三老與鳩摩智級別的高手,那破壞力,根本就無法想像。
但可以預料的是,攻城戰,只需數名護龍軍將士出手,便可一鼓而下,陣列戰,三千護龍軍便可覆滅數十萬大軍,御林軍與神策軍,幾乎成了只是用來佔領地盤的軍隊。
不過這也正是高鵬與所有大理軍民喜聞樂見的,能少死人誰不樂意?
御林軍與神策軍的戰鬥力,那是毋庸置疑的,而所謂藝高人膽大,正因他們都清楚自己是高手,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像宋軍那樣的恐懼心理。
一千從來沒上過戰場,但手持自動步槍的現代化軍隊,會懼怕一萬以大刀長矛為武器的冷兵器軍隊嗎?
就是這個道理。
第九十一章 我生君未生 君生我已老
大理軍勢如破竹,連戰連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