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辦法,不是自己不肯出兵,而是沒有船隻渡江,就讓趙佶派明州的海船來接應自己吧!
劉光世也相信趙佶不會那麼愚蠢威脅自己的兒子,那樣做只會把自己逼向李延慶。
當天下午,劉光世撤軍回楚州,阮小二隨即放火燒燬了三十幾艘渡船,他又派出幾艘船在長江沿岸搜尋,將所有隱藏的船隻全部焚燬。
劉光世在北撤的同時,發鴿信給臨安趙佶,告訴他自己的渡船在長江上遭到了李延慶戰船的伏擊,所有船隻全部被對方戰船擊沉,落水士兵不計其數,初步估計已陣亡三千餘人。
劉光世隨即要求趙佶派明州海船接應自己渡江。
與此同時,劉光世卻在夜間派一名心腹秘密坐小船過江,給阮小二送去一封信,讓他關注長江口可能出現的海船。
第九百九十章 圍城打援
經過五天的強行軍,三萬騎兵抵達了和州歷陽縣,對岸便是江寧府,曹晟早已命令江寧府通判蔣梓安排了百艘渡船,專門在對岸迎接這支騎兵南下,僅僅半天時間,三萬騎兵全部渡過了長江,他們從太湖西面南下,環繞著太湖向湖州方向殺去。
就在三萬騎兵渡過長江的訊息傳到平江府後,李延慶親自率領一萬軍隊殺向湖州。
目前趙佶在湖州部署了一萬軍隊,這一萬軍便是之前趕來支援楊褚的兩支援軍,分別來自寧國府和嘉興府,這兩支援軍稍微晚了一步,李延慶的船隊已經進入太湖,而楊褚的殘軍也敗回了臨安府。
趙佶索性便命令這支軍隊駐紮湖州烏程縣,直接威脅平江府。
這支萬人軍隊也是前年剛招募的新禁軍,由統制王典統領,副將也是統制馬文春,只是王典官職是正四品大將軍,而馬文春是正五品將軍,自然就是王典為主將。
兩人的上司都是殿前都統制王淵,但在趙佶重金和高爵的誘惑下,兩人都背叛了天子趙構,淪為趙佶的幫兇走狗。
王典也知道李延慶如果出兵,湖州必然是首當其衝,他派人盯住了平江府的一舉一動,當李延慶大軍剛剛出軍營,他派出的探哨便立刻將訊息用飛鴿傳書報告了王典,王典也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向臨安府求救。
收到了王典的求援信,趙佶和知政堂一番商量後,最終決定派餘杭兵馬統制吳湛率三萬軍趕去支援湖州。
平江府和臨安府的距離並不遠,兩者之間就相隔著西面的湖州和東面的嘉興府,一旦爆發戰爭,所有的行軍時間也就在一兩天之內。
但李延慶的行軍速度很慢,明明相距烏程縣也就百里之遙,一個急行軍,半天就能殺到,偏偏李延慶軍隊的行軍慢慢搖搖,走十幾裡休息一會兒,走了整整一天才行軍五十里,剛進入湖州境內,一萬大軍便駐紮過夜了。
相反,北上的新禁軍被趙佶下旨催促,若救援不及時,將定斬不饒,統制吳湛無奈,只得不斷下令加快行軍速度。
他們原本出發比李延慶出兵晚了大半天,距離也要遠一點,但他們卻後發先至,當李延慶大軍在東面五十里外駐軍過夜時,他們已經抵達了烏程縣以南三十里處。
這時,夜幕悄然降臨,一輪明月已掛上樹梢,將大地灑上一層銀色,此時已是九月,夜裡有了幾分涼意,統制吳湛下令士兵稍許休息,他有點為難,現在距離烏程縣只有三十里,到底是過夜,還是一口氣趕去城內。
幾名將領見士兵都已精疲力盡,便紛紛勸道:“李延慶軍隊也在駐營過夜,離我們相距甚遠,夜裡也趕不過來,不如休息一夜,讓士兵們恢復體力,明天五更再北上進城。”
吳湛見士兵確實已精疲力盡,走完三十里恐怕大半夜都過去了,他點點頭答應了,“就地休息三個時辰,四更出發進城!”
聽說只有三個時辰休息,士兵紛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