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歷史軍事 > 天可汗指的是誰 > 第96章 鑄炮!

第96章 鑄炮! (第1/2頁)

鑄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足夠先進的武器,抵禦東歐人源源不斷的入侵根本不現實。

眼下,哥薩克們已經有了火門槍,東歐、西歐、小亞細亞、高加索,大大小小的射石炮已經蓬勃發展。

甚至連安南和李朝,都能自己仿造大明的火炮。

今年是1450年,兩年之後,火炮大師烏爾班將來到君士坦丁堡,毛遂自薦,為君士坦丁十一世鑄炮,以抵禦奧斯曼人的進攻。

可惜,君士坦丁十一世雖然不是崇禎這種貨色,奈何拜占庭確實沒錢。無奈之下,烏爾班只得去年僅19歲的奧斯曼新蘇丹那裡碰碰運氣。

接著,便是烏爾班巨炮的橫空出世,在君士坦丁堡大放異彩(雖然無用)之後,順帶著把烏爾班本人送上了天……

但15世紀中葉,火器在發展是不爭的事實,很快,火門槍便會被火繩槍所取代,等重型火繩槍大規模普及之後,重甲士兵的作用將被極大削弱。

而燧發槍普及之後,騎兵只穿個厚厚的胸甲就夠了。

雖然還有很多年,可似乎也沒多少年了。大明必須趕在白皮前面,不但要確立武器優勢,更要讓武器製造背後的自然科學體系化成長起來。

於是,朱祁鎮放開了鑄炮的限制。

和林的鋼鐵廠利用鐵模,開始了批次鑄炮。因為銅比鋼鐵貴上很多,儘管又有幾個銅礦正在被開採,朱祁鎮還是選擇了成本更低的鐵炮。

鐵炮成本很低,只有銅炮成本的幾分之一,缺點是壽命相對更短。如果是大清鑄造,還有內部粗糙,甚至窟窿能倒進一碗水等弊端。

不過,和林鑄造的鐵炮不會存在這種問題,如同鑄造鐵鍋、鐵鐘一樣,不但鐵的質量得到保證,炮管內壁還要被畜力或者水力鏜床進一步精細加工。

而且,倍徑是一門科學,火炮並不是越大越好,像“我帶清”那樣等比例放大火炮,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即便搞出萬斤大炮,在英夷相同科技製造的,沒有形成代差的艦炮面前,其威力也只是一個笑話。

不過眼下鑄炮不需要管這些,朱祁鎮給好圖紙引數,鋼鐵廠開闢鑄炮車間,進行鑄造就完事了。

朱祁鎮鑄造的,主要有弗朗機炮、虎蹲炮、以及3磅、6磅輕炮。

弗朗機炮是後裝炮,雖然密閉性較差,射程不如紅夷大炮,可射速較快,眼下應對哥薩克殖民者或者金帳汗國殘部,沒有太大問題。

虎蹲炮更加輕便,是當年戚少保吊打倭奴的神器,它只有幾十斤重,是一門臼炮,原理類似迫擊炮,很適合近距離殺傷密集排列的敵人。

3磅炮、6磅炮很是輕便,可以用馱馬或者駱駝運載,可以裝在城頭堡壘中設定炮臺,也可以裝在船上,對李朝的烏龜船,或者倭國的安宅船,簡直是降維打擊。

至於紅夷大炮,也就是呈紡錘形的12、18、24、36磅加農炮,朱祁鎮認為,眼下瓦剌不需要這種武器。這些重炮機動性差,並不適用於眼下草原的戰爭模式。

不過造是肯定是要造的,可不是現在,等海參崴的重炮裝備蓋倫船和風帆戰列艦,等大明九邊換上稜堡,和林的重炮要多少有多少。

朱祁鎮還下令製造了一種獨特的武器——抬槍。

這和大明眼下的各類火槍有所不同,不過再過幾十年,最晚等到戚繼光抗倭時,抬槍也自然而然出現了。

相對普通火槍,抬槍射程遠,穿透力強。當然,精度一般般。

為什麼要造抬槍而不是普通火槍呢?朱祁鎮認為,東西伯利亞總督府的民兵們首要任務是紮根。抬槍笨重,往往三四十斤不等,是很好的守城利器。

抬槍雖然笨重,可這笨重是相對於火炮的,三四十斤

最新小說: 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 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 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 四合院:我從不按套路出牌 四合院:我當兵回來了 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 教教小兕子,大唐艦隊星際歸來 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我的艦隊,在墨西哥灣自由航行 穿越三國之黃巾天下 穿越海賊成為赤犬 一人:我向全世界曝光了異人 人在海賊,這個海軍不太正義! 高衙內的恣意人生 阿斗:相父你在哪個罐子裡呢 穿越古代之將門崛起 秦朝歷險記 斬神:我神級選擇,林七夜麻了 我今年八歲,前來酸棗會盟 四合院:我在火紅年代悠閒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