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麾下猛將的助陣下,一改頹勢,連番得勝。西川軍士氣如虹,劉備的軍威更是水漲船高。畢竟,西川軍得此脫胎換骨般的變化,皆因劉備一行人的到來。西川諸將,皆視劉備為保護西川的屏障,一時間劉備的威望甚至有隱隱超過張任的勢頭。
張任將軍中的變化,暗暗看在眼裡,雖然連番得勝,但心中的憂慮更是濃烈。張任所憂者,並非正聚合六萬大軍在定軍山,虎視眈眈的文翰,卻是那只有寥寥數將的劉備。
某日,蒯良向劉備獻計如此如此,劉備聽計行事,來見張任稟道。
“時下我軍連番大勝,當應向成都報之捷音。其一,可安撫我弟季玉,還有西川眾臣之心。其二,西北軍銳氣已鈍,正是我軍反擊的大好時機。張都督報之捷音的同時,亦可乞我弟季玉增兵葭萌關。不知張都督覺得備之所言若何?”
張任聽之,虎目一凝,冷冷地望著劉備,彷彿欲要看穿劉備心地裡藏著的歹心。劉備卻是雙目坦蕩,正視著張任的目光。
就在張任欲要張口之時,西川諸將紛紛出言附和,張任心裡陡寒,壓住怒火與劉備說道。
“皇叔所言甚善當應從之。”
張任口上雖是如此而說,但心中卻另有一番計議,當下修書一封,遣一員心腹將校親自發回成都。劉璋聞之捷報,聚眾將慶喜。當夜,張任所派來使,秘密來見劉璋。劉璋問其深夜至此,為何而來。張任來使報道。
“我受張都督重拖,特有重要之事,告之主公。”
“張姑義?”
劉璋聽言眉頭一皺,然後又是甚是不喜地喝道。
“你竟有要事,今日為何不在大殿之上告之眾臣。要如此鬼鬼祟祟?”
張任來使聽之,連忙跪下拜道。
“主公有所不知。張都督特命小人只可告與主公一人,否則便會打草驚蛇,壞了大事。”
“哦?你但且說來與我一聽。”
劉璋見這人說得如此慎重,眉頭一挑,便是問道。張任來使,神色一震,凝聲而道。
“劉備自從入川,廣佈恩德,以收民心,其意甚是不善。今我軍雖得其助,連番得勝,但張都督卻發覺到,軍內諸將皆對劉備心生敬佩之意。劉備暗下里,常與蜀中諸將接觸,收買人心。當下劉備威望甚至得以與張都督持平,但凡其有所決議,皆得諸將支援。
文不凡雖是勢大兵強,但尚未亂於內。劉備雖是勢薄兵弱,但凡有所歹心,禍亂內堂,不可不急除之。
因此張都督有計,望主公先且安撫劉備,同時暗中發兵於關隘各地,待西北賊軍退去。主公即召劉備等人回成都受賞,卻於途中除之,以保西川無患矣!”
劉璋聽言,雙眼頓時瞪得斗大,厲聲大喝道。
“簡直一派胡言!!!我與玄德有兄弟之情,玄德豈會圖謀我之基業!!?我又如何能加害於同宗手足!!?”
張任來使連忙頓首拜道。
“主公息怒,劉備乃世之梟雄,久留於蜀,是縱虎入室矣。若不除之,必成心腹大患。待日後劉備盡得蜀中民心,川軍聲望,羽翼成矣,加之其在川中內應,禍亂西川,為時晚矣。”
張任來使,苦苦而諫。劉璋卻是不聽,當即將其怒叱而出。
次日,劉璋聚眾於殿內商議增兵之事。軍師祭酒法正,拱手作禮,出席而道。
“今文翰新敗,天蕩失守,主公得劉皇叔大賢所助,主公若乘此時,舉大兵徵之,東川可定也。既定東川,盡攏蜀地,然後練兵積粟,觀釁伺隙,進可討賊,退可自守。此天與之時,不可失也。”
劉璋聽言大喜,深以為然之,遂傳令孟達、法正統兵三萬,即日進往葭萌關,再者傳檄各處,嚴加提備。孟達、法正當日點齊兵馬,星夜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