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用手指粗的鐵鏈子圍繞,
上山、下山全部都是手指粗的鐵鏈子,
鑲嵌在垂直的懸崖絕壁之中。
而且只有一條上山、下山的道路,
山頂上一個大緩臺是處於“虎頭峰”的虎頭上右邊最高的虎鼻子上,
底下卻是萬丈懸崖。
整個虎頭峰是最高山峰1970多米,
整個緩臺足有兩個足球場那麼大,
緩臺後面有一座道觀,
約有八間房大小,
前後兩排、分列與懸崖之上,
南北朝向,
古色古香,
綠瓦紅牆、
輝耀在太陽光裡,
加上濃濃的霧氣籠罩在絕壁之中,
更顯得神秘了,
孩子,
這回你聽明白了嗎!”!
老道玄真子站在高處仔細地觀察著遠處的一大片古墓群,靜靜地觀看著畫一樣的景色,他觀察了好一會這時候才發現離自己不遠處荒草叢中又多出了一堆堆新墳頭。
老道玄真子長嘆了一聲心裡在想一年多的光陰,又新增加了三、四十座新墳頭,時事無常、物逝人非
。
老道玄真子一拉小男孩忙說:
“走吧,
咱們得趕路要緊!”。
二人走進了古墓墳地。
老道玄真子與小男孩走到了這群古墓中間時,老道玄真子開始仔細地觀察著周圍的環境。他這時才發現古墓群中間是一座大墓,周圍全是近百座小土墳頭。大墓居中一直延伸到崗子下邊村莊口,大墓前邊兩側全部是兩丈多高的石頭人像、石獸、各種佛教護甲神、四大金剛、以及將軍石像,足足有二十多個,四周全部是一人多高的雜草叢生,荒草叢中一條小路從大古墓旁邊延伸到對面的大山峽谷裡面。
老道玄真子回過頭來慢慢走到這座大古墓供桌前邊,只見古墓的供桌四四方方,四條腿的供桌全是金剛石打造,高約二尺有餘、寬約一尺半、長達一丈開外、供桌後面正中間一塊高達一丈三四的大理石墓碑,寬約一尺半左右、厚達半尺多、後面是高約近三丈、寬約十幾丈的純石頭製造的圓頂古墓,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在月光的映照下影像婆娑地可以看清楚幾個纂書小楷體字。
老道玄真子快步地走到大理石墓碑前仔細觀看著,從上到下纂書小楷寫的是“大漢影王劉珺之墓”, 下邊落款小字用行書寫著“漢陽影王之侄劉鑄纂刻立”。
老道玄真子看了看,雖說他認識幾個大纂體與小纂體文字,但對於大漢影王劉珺是誰?他不知道,更何況落款寫的“漢陽影王之侄劉鑄是誰?他也就不關心了。於是乎他回頭衝著小男孩喊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整合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援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 換源app】
“孩子,
快,
你坐到供桌上把我的那個大包裹開啟,
裡面有醬驢肉和大餅,
你先吃一口,
休息一會咱們進山!”。
老道玄真子說完話後轉身就往墳頭上走了去,一個縱身墊步竄上古墓那圓圓的墳頭,而後雙腿打坐、左手捧鐵拂塵,右手放在了左手上呈雙手抱圓狀,開始閉目養神。
老道玄真子在古墓頂上打坐休息了半個多時辰,這才起身衝著躺在雜草叢中的小男孩大聲說:
“喂,
小子,
該起來了!
該起來了!
我們該趕路了,
太陽也出來了,
還有不少山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