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陽,因位於漁水之陽,而得名。
古城外,旌旗蔽空人馬嘶鳴,晨輝下六萬人排列著長長的隊伍,緩緩向漁陽城靠近。
這支隊伍,自然是此前在頭曼城的夏軍,李信在收到幽州主力南下訊息後,便意識到攻掠幽州的機會來了。
至於鮮卑事宜,則被他押後處理,甚至有意的忽略,乃至遺忘…
畢竟,趁著朝廷與黃巾混戰的空隙,攻城掠地,搶地盤壯大實力,才是夏軍核心的戰略與目標…
至於鮮卑方面,那是以後的事,因為在黃紹等人看來,現在引援為時過早…
畢竟,大賢良師張角雖然病亡,但黃巾目前主力猶存,想來應該或許還能支撐一段時間吧…
所以,李信最終還是將逢紀等人的策略規劃擱置了,轉而帶著大軍,直撲幽州…
在經過八日的艱苦疾行軍之後,李信等人終於,再次見到了漁陽古城。
“踏踏!”一名夏軍騎兵,舉著旗幟來到城門前,進行戰前常規交涉。
他昂著腦袋,然後對著城上眾人高聲喝道:“奉衛北將軍,幷州北侯,兼幽州刺史令…”
“漁陽城內各部人馬,立即開關放行,若不然,大軍破城,以謀反之罪論處......”
“嗖!”未等他把話說完,一支箭矢直接插入其身前之地!
白馬將軍公孫瓚收起弓箭,對著城外怒喝道:“滾回去告訴李屠夫,幽州不是他能撒野的地方…”
“有我公孫瓚在漁陽一天,李屠夫休想跨進幽州境內一步…”
“你!”騎手驚怒,梗著腦袋想要理論一二:“衛北將軍乃皇權親表…正統所授,朝廷特許之職…”
“你們這是,以下犯上,抗命不尊,按律當斬…”
“我呸!”公孫續怒罵道:“他李屠夫才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少廢話,有膽就來攻城,咱們刀劍之中見真章…”
面對敵人的威脅,公孫續絲毫不虛,幽州方面雖然主力都已南下,但不代表他們對幷州沒有防範。
相反,以白馬將軍為首的一系武將,對夏軍的動向,時刻提防監視…
當李信帶兵,踏入上谷地界之時,公孫瓚就已經收到了訊息。
他沒有絲毫猶豫,迅速調集各地留守青壯,和城防兵緊急趕到漁陽據守。
眼見敵將心堅如鐵,城下的小兵知道厲害,不敢在逞口舌之力。
灰溜溜的回到陣中,然後將城內原話一絲不漏的彙報給了主帥。
“看來公孫瓚,是鐵了心的要給劉虞賣命了!”
李信抬首,眺望旌旗招展的漁陽城,心下多少有些沉重。
本以為,動之以情,曉之以大義,能逼迫白馬將軍就範。
縱使不能,也可以打擊對方士氣,降低士兵的反抗心思。
畢竟,自己這衛北將軍,兼幽州刺史的名頭,是朝廷和皇權親授,是貨真價實的。
再加上大勢強壓,若公孫瓚還有點見識,應該知道如何抉擇。
因為根據之前得到的訊息,幽州並不像表面上那樣鐵板一塊。
其內文武矛盾,比之張懿時期的幷州,更是過之猶不及。
當初幷州的張懿,與丁原只是職責不同,而幽州的公孫瓚與劉虞,那就不單是職責問題,還有理念問題。
在對待北方異族的問題上,久居北方的公孫瓚主張的是用鐵與血的殺伐震懾。
而久居中原的劉虞,則主張懷柔綏靖以恩德感化,以至於兩人矛盾越來越大。
雖然沒有撕破臉,但也差不多了,要不然劉虞也不會直接將北地精銳抽調南下,獨留公孫瓚等人率領城防兵在北地。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