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大軍來援,我等便能吃掉臧霸的騎兵,到時北地任由我等馳騁”
此時與夏軍交戰的這一部人馬,自然是和連麾下的完顏宗所部,與拓跋燾一樣,都是屬於北部,且親近王庭彈汗的部族。
鮮卑人與北匈奴的族制差不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分散在大漠各方。
其中以中部慕容威、西部浦頭、東部魁頭以及彈汗山和連四大部為首。
其下又有像拓跋燾,和完顏宗這些稍遜一籌,依附在大勢力中的部族。
雖說名頭稍遜,但拓跋燾這些人,絕對屬於其中的佼佼者,其族內能動員兵力大概在七八萬之間,實力絕對能排的上號。
為了早日破關掠地,和連便與慕容威以及各部大人商議,制定了圍攻武皋引敵出城的作戰計劃。
中部慕容虎率三萬鐵騎,寇略雁門周圍縣城,保障後路,拓跋燾所部六萬勇士,與三千王騎南下定襄。
而完顏宗則引本部族兵六萬眾,行至武皋南關,施行圍攻誘敵的攻略。
三部軍隊相互策應,以騎兵的行軍速度,若戰事爆發他們即使不敵,但也能堅持到友軍支援,然後裡應外合將敵軍殲滅在城外。
戰術簡單而有效,只要想辦法將敵軍引出城,便相當於成功了一半…
事實上完顏宗也確實成功了一半,他在紮營時故意露出破綻,為的就是將武皋關內,臧霸的雲中鐵騎引出來,對方真的上當了…
只是雙方交戰時他才發現,自己似乎小覷了夏軍的戰力,以至於在兵力處於優勢的情況下,被敵方壓著打。
夏軍訓練有素,配備馬鞍和雙馬鐙,保持平衡,而且腳下可以借力解放雙手。
揮動刀槍的同時還能保持身體平衡,甚至馬術嫻熟,還可以做出更復雜的動作。
而鮮卑人號稱馬背上的先民,他們同樣可以做到能夠雙手持兵,雙腿依然能死死的將身體固定在馬背上。
而且鮮卑騎兵手中長矛,只需平舉便能保持身體平衡,但耗費體力更甚。
而且完顏宗千不該萬不該,在夏軍的地盤上,隨意露出破綻,這就導致了在開戰之初,其麾下騎兵直接陷入劣勢。
兩軍對戰一個疏忽便能要命,更何況明晃晃的將弱點暴露出來,只能說他太過迷之自信,和狂傲自大
被夏軍的龜縮慫忍,當成了無能與懦弱,然夏軍內部真正的情況,和士兵真正的戰力,卻嚴重超出完顏宗的預料,甚至情況很不妙…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