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指揮官們已經紛紛結束指揮,將飛船交由艾塔控制,並將二者的距離保持在一定的距離來實行充能。那兩位立下大功的指揮官正被人圍著,和戰友總結著經驗。
“我們知道,y18在決定出陣迎敵後,便一直是手動控制——他期間躲過了無數次的主炮攻擊。”
“我們把這些歸結於技術,顯然是不可能的。”葉銘輕輕咳了一下,嘴角浮起笑意:“科學不講運氣,但戰爭中嘛……我覺得運氣和第六感這東西,應該還是有的。”
眾人哈哈大笑,秦將軍意味深長地一嘆:“這個,我們就不說了。”
“還是得說一點……就是人在危機的時候,所做出的決斷,或者說下意識的行為,是有效的。從設計之初,艾塔的定位便是人類的終極助手,她最擅長的是邏輯和理智,而非玄乎的東西。所以,在危機的時刻,在決定命運的時刻,人類的決定,或許比艾塔更準確。”
“命運應該由人類自己決定,也應該由人類自己負責。”葉銘抿了抿嘴,望向眾人:“這便是我對楊文誌少校那離譜的刀山火海之路的總結。”
“說得對!”
“說得好!”
“沒錯!人類應該為自己負責!”
眾人紛紛附和,也同時面帶笑意,就算是秦將軍也點頭不迭,一時間會議室中笑聲不斷。
於公於私,他們作為人類軍事力量的代表,都希望人類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掌握在自己手裡,而非交給一個“萬能”的ai——當然,前提是人類“能夠”掌握,你總不能和ai相比差得太離譜,對吧?
現在葉銘表示,在危機的關頭,人類或許能夠比ai做得更好,那他們當然一萬個樂意聽了。
葉銘微微一笑:“第五,便是撞擊的結果。”
“因為速度太快,且y18是帶著護盾撞過去的,因此我們無法獲知撞擊的那一瞬發生了什麼。但這可以給我們一個足夠的啟發,就是當高維空間膜接觸到一切三維物體的時候,它將會立刻生效,將觸碰的一切都送進另一個維度,繼而引起目標結構上的解體。”
“這給我們的啟發是什麼?”葉銘四下看了一圈,如同老師提問一般問道。
諸多將軍們紛紛陷入沉思,片刻後,涅夫斯基將軍眼睛一亮,用口音濃郁的普通話答道:“就算補天計劃失敗,我們也能夠進行自殺式的攔截。”
“沒錯!”葉銘朝著對方投去讚賞的目光,重重點頭:“除此之外,也證明了,第二代、第三代米粒的攻擊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在解決能源問題後,第二代米粒將會定義為曲率導彈,那時候,別說攔截,恐怕是連發現……好吧,發現還是能夠發現的。畢竟那玩意發出的引力波堪比一個大號天線,整個星系都能收到。
但又怎麼樣呢?引力波是光速傳播,而曲率導彈,是可以超越光速的。
至於第三代米粒,則將會是人類完成了二三四維完全統一之後的產物——它可以直接從三維越近高維,再躍出三維達到指定位置。
而這兩代,所採取的攻擊方式,都將是直接依靠高維空間膜與目標進行接觸,繼而引發目標結構坍塌,達到摧毀的目的。
從某種意義上,y18最後的那一撞,便是一枚慢速的“二代米粒”。
在簡單介紹了一下新一代米粒的攻擊方式後,葉銘輕輕呼了口氣:“最後,便是敵母艦的爆炸。”
“坦白說,母艦的爆炸,其烈度超過了我的預計。”
“我們現在已經可以明確確定,敵人艦隊的速度之所以慢,完全是因為其母艦拖累了的緣故——在之前我們甚至一度認為,敵人艦隊的推進系統不過如此。”
“但從我們摧毀的敵艦的殉爆烈度來看,之前我們的認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