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自己用便是,資費之事我自會想辦法。”
於是,劉賀開始四處籌措資金,聯絡工匠,親自參與到書館的選址與規劃之中。他每日早出晚歸,人也日漸消瘦,可眼神中卻透著一股從未有過的幹勁。
一次,在檢視書館施工進度時,工匠頭目有些為難地對劉賀說道:“侯爺,這石料供應上出了些問題,怕是會耽擱工期呀,您看這可如何是好?”
劉賀眉頭一皺,思索片刻後說道:“你莫急,我這就去與石料商協商,定要儘快解決此事,絕不能耽誤了書館建成。”
說罷,劉賀便馬不停蹄地趕去石料商處,好說歹說,又許以一些好處,才終於解決了石料供應的難題。
經過數月的辛苦籌備與修建,書館終於落成了。開館那日,海昏縣的百姓們都圍聚過來,孩子們更是興奮不已,嘰嘰喳喳地討論著。劉賀站在書館前,看著眼前這熱鬧的場景,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對身旁的楊氏說道:“夫人,今日這場景,讓我覺得這日子也算有了新的盼頭,過往的那些陰霾,彷彿也在慢慢散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楊氏微笑著回應道:“是啊,夫君,只要咱們用心經營這生活,往後的日子定會越來越好的。”
然而,好景不長,朝廷那邊不知從何處聽聞了劉賀在海昏縣“大興土木”的訊息,又開始對他起了猜忌之心。漢宣帝派來的密探將劉賀在海昏縣的一舉一動都記錄下來,添油加醋地傳回了長安。
朝堂之上,一位大臣向漢宣帝奏道:“陛下,那海昏侯劉賀在封地又是建書館,又是修繕集市,看似為民,可難保沒有別的心思啊,陛下不得不防呀。”
漢宣帝聽了,臉色一沉,心中雖覺得劉賀或許並無反意,但為了以防萬一,還是下令削減了劉賀的一些俸祿,並且加強了對海昏縣的管控。
訊息傳到海昏侯府,劉賀得知後,又陷入了深深的無奈與煩悶之中。他坐在書房裡,手撐著頭,滿臉愁容,對楊氏說道:“夫人,我本想為這海昏縣做些好事,怎就又遭朝廷猜忌了呢,難道我這輩子都擺脫不了這被監視的命運了嗎?”
楊氏也是憂心忡忡,卻強裝鎮定地安慰道:“夫君,咱們行得正坐得端,只要不做逾矩之事,朝廷那邊總會明白你的心意的,莫要太過憂心了。”
劉賀苦笑著搖了搖頭,望著窗外那曾經帶給他些許希望的庭院,此刻卻只覺得那月色越發清冷,彷彿又將他拉回了那孤寂落寞的境地之中,可他卻也無力改變這一切,只能在這暗流湧動的侯府生活裡,繼續小心謹慎地走著每一步。
:()四方誌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