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筆,均有本事所指,限於篇幅,只好留在後文作精細解讀了。
第二節 “賈母”原來是家母
賈母是《紅樓夢》中家喻戶曉的人物。她是賈代善之妻,出嫁前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傳統紅學家對她的評價是:她憑著自己的精明能幹,才坐穩了賈家最高統治者的位置。她雖已年老,也不管家,但餘威猶在。她是個典型的享樂主義者,只要兒孫們不來攪擾她的享樂,她是不干涉的。她不太喜歡大兒子賈赦和大兒媳邢夫人,偏愛小兒子賈政和小兒媳王夫人。她喜歡眾孫女,尤其溺愛孫子寶玉,她支援寶黛愛情的,但高鶚續本中卻說賈母並不支援寶玉與黛玉的愛情。並寫她批准了王熙鳳的“掉包計”,使寶玉被迫娶了薛寶釵。她在續本中以八十三歲高齡去世。
至於賈母的原型,紅學界眾說紛紜,歸納起來主要有兩說,一是曹寅之妻,即李煦胞妹李氏,一是李煦之母文氏。此兩種說法,以李氏之說最為盛行。因為這一論說首先出自紅學權威周汝昌先生之口,最近又有周氏關門弟子劉心武先生死保捍衛。加上沉悶多年的紅學界至今拿不出新的證據予以反駁,遂成一家之言。毫無疑問,我的探討結論與之大相庭徑。我的觀點認為賈母原型是曹寅生母孫氏。在論證我觀點之前,先就周氏及其捍衛者觀點作深度剖析。
在諸多關於賈母原型的論著中,“文氏說”不值一駁。因為這種說法意味作者很可能是蘇州織造李府的人。賈母原型是作者身邊最熟悉的人,這一點大約皆可認同,作者出自曹氏家族,也是無可置疑的。若賈母原型是文母,則作者必為李煦或其兒孫,而這一說法至今無人提出,也不見有人丟擲《紅樓夢》作者姓李的觀點。故不必理會。至於有人認為賈母原型為晚明宮廷中人,那等於將《紅樓夢》時代背景搬家,純屬不著邊際之言,更不值一論。
推翻“李氏說”也易如反掌。這個觀點的論據雖來自文字,但多推測揣摩,而且模稜兩可,連自己也無充分把握。其推理依據主要參照人物性格特徵、人物關係、和故事情節等。主要圍繞賈母在“木石姻緣”和“金玉姻緣”的故事衝突中,賈母所處地位和態度,以此作為參照,輔以這位老人的個性和生活起居習慣作參考,綜合推斷賈母原型為李氏,結果只是勉強使人物社會關係對榫。而不能解釋《紅樓夢》諸多死結問題。總之,一切圍繞《紅樓夢》愛情故事尋找得來的材料,均無法跳出“大旨談情”的窠臼。都知道《紅樓夢》一如風月寶鑑,“兩面皆可照人”,只從一面“照”出的身影,仍然是幻影而不是真身,故此,“賈母原型是李氏”的說法,肯定是荒謬的,論者依然被作者蓄意設定的虛假人物關係所迷惑。
我解《紅樓夢》解到現在,至少發現該書有三打前人沒有發現的特點:一是人物關係不實,本為父子關係的,可能是姐妹關係或兄弟關係,如黛玉和寶釵;寶玉和秦鍾。本來是兄弟關係的,表面卻為姑侄關係,如劉姥姥和王熙鳳。其二,長幼顛倒,大者可小,小者可大,年齡虛構,。如賈珍比惜春小,卻為其兄長。其三,事可指人,人可指事。如衛若蘭指胤礽被禁,蔣玉菡指《紅樓夢》。在總評《紅樓夢》時,我還將系統予以歸納論述。
同樣道理,作者設計賈母這個軸心式的人物時,為了打亂讀者的正常思維,特意錯亂人物關係。孫氏本是曹寅生母,康熙乳母,但在書中,黛玉是她外孫女,寶玉是孫子,而本是他孫子的劉姥姥,卻反而與他平起平坐。曹寅故意在兩代人之間安插賈政王夫人所謂寶玉父母一輩,將真實的倫理關係徹底大亂,作者如此安排的目的,是儘量織造假象,掩蓋真實假。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在曹寅的筆下真正落實到實處了。
百年紅學研究者嘔心瀝血,仍然解不透《紅樓夢》,原因在此。比如“木石姻緣”,作者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