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澤一時無言以對,難道是電腦搞壞了精氣神?
“你先別忙了,我這才離開多久啊,你怎麼變成這樣了?其他人呢?”
“他們都在補覺,王工和崔院士還在繼續奮戰,預計這幾天內量子計算機就能完成,現在正處在緊要關頭,大家都連軸轉了快一星期了,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多久沒好好睡過了。”
說完,姚鐵剛癱坐到農澤旁邊的椅子上,抓起一瓶水猛喝了起來,很快就見底了。
看來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基礎引數你們都掌握了,為啥看起來還要從頭再來一遍呢?”
“哎呀,您這話真是一語中的,您給的那一套理論對於我們而言簡直就是顛覆性的,我們以前一直沿用的傳統方法,在它面前就像是要全部推翻重做一樣。”
聽罷,農澤微微一笑,心下了然。
當時提交的研究報告裡有些內容與姚鐵剛等人原先理解的方式確實存在很大區別,只是沒想到實際差異這麼明顯。
軍事科技中關於量子的部分,關鍵在於揭示宇宙基本粒子所具備的波動性與粒狀共存這一性質。
物理教科書上有過一個著名案例,就是光的基礎特性的實驗,其中包括雙縫實驗。
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特性叫做“波粒二象性”。
但在教學資料裡面往往只強調了它的干涉現象,至於二象性就一帶而過,僅僅告訴學生們光具有這樣一個特點,卻沒有解釋原因。
其實道理很簡單:微小粒子在整個空間內既會快速傳播,又會在超高頻率下振動。
這意味著粒子既有物質也有能量兩種特性。
為了證實這一點,科研人員曾經做了大量測試,在經典案例中發現眾多光子經過縫隙時會發生相互影響。
隨後他們嘗試發射單一光子進行測試,結果讓人吃驚——即便只有一個光子透過也會產生同樣的干涉影象。
這件事顯得非常神秘,因為在我們的一般認識中,孤立的光點不可能同時穿過兩個位置,畢竟這並不是在製作特效分身。
於是研究團隊又設定高速攝像機觀察整個過程,希望找出真相。
詭異的現象出現了:只要監控裝置工作的時候螢幕只會顯示出兩道平行光線;一旦移除儀器則條紋再次顯現。
這就好比光點有自我意識一般,始終徘徊在存在與否之間,彷彿察覺到外界目光的存在,跟我們在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似的。
那次實驗讓很多學界人士震驚甚至感到絕望,有人因此選擇終結自己生命;但也有一群人在思考新的方向。
這些人提出了科學最終將回歸哲學的觀點。
然而這套資料庫內卻沒有任何關於哲學的東西,只有程式碼和各種圖表資訊而已。
針對量子機器人的部分,程式直接將其特性轉化為數字模型來進行模擬處理,不提供太多背景說明。
只需要根據指示輸入相應引數便能夠順利解決問題。
那些長期困擾科學家們的複雜情況一下子就變得不再困難重重。
不過這種轉變對姚鐵剛等工作者來說也是一種挑戰:明明按照新指南解決了所有障礙卻又感覺好像什麼都沒改變。
量子領域的幾個專家起初不太能接受這種有點空穴來風的設定,直到姚鐵剛他們幾輪模擬實驗之後,所有人都沉默了。
資料是不會撒謊的,之前困擾他們的難題確確實實解決了。
不過這樣的結果對他們來說就像是心裡落下了個疙瘩。
別人的研究要麼有理論基礎,要麼符合物理常識,到頭來他們這兒呢?沒有理論依據,只有冷冰冰的資料和程式碼,這算哪門子解釋啊?
憑空來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