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閣臣兼帝師的李茂(李善長之孫),
內閣閣臣楊德清(洪武大臣楊憲之後),
錦衣衛指揮使曹正淳,
大將有朱佐敬(朱文正之後),張定有(張定邊之後),藍瑛(藍玉之後),新進投靠的建文朝暗間,被加封為襄城王的李璉,
之後還有日月神教六大旗主和18名香主,
武將多,文官少啊!!
朱祁鈺看著如此形勢之下,還依舊能上殿之文武大臣,不用想大家必然都是主戰派,
“朕心甚慰啊,國難方見忠臣,諸位都是我大明景泰朝的忠臣啊,
此戰勝利後,朕必有重謝!”
景泰帝朱祁鈺許下重賞道,
“但不知,對當前局勢,先首輔,有何應對之策?”
先進自從加入朱祁鈺手下後,一直沉默寡言,好在脾氣很好,又一副書生打扮,加上又是狀元之才擔任首輔,所以威望很高
先進站出來躬身一禮說道,
“逃跑是沒有出路的,北方是天順帝的山東大軍,南方是天順朝錢鐘的福建大軍,東面是大海,西面是建文朝大軍,
四戰之地,無處可逃,
北面,南面皆是天順朝的大軍,大明天順朝勢力強大,暫時不可與之敵對,
最好的方法就是擊敗建文朝的大軍,得到其的重視,
,!
與之結盟,共同抵抗北方的天順帝,如漢之三國,吳蜀聯盟,共抗曹魏,
如此,三方同存,同時派軍出海,佔領臺灣和琉球群島和日本等地,作為根基,擴大我方戰略縱深。
一旦時機出現,南進北上,方可成事!
所以此戰避無可避,而且還必須取勝,方有結盟之可能!”顯然對此,景泰朝的內閣首輔先進早已經有所謀劃,
“臣以為,有如此大軍在手,又佔領了我南京太平,採石要塞,那建文朝大軍必然驕橫,
只要誘敵深入,再用兵伏擊,勝利的機率非常大。”
在先進的對策和鼓舞下,景泰帝朱祁鈺和剩下的朝臣們,心中大定,
“先首輔,那具體該如何應戰呢?”皇帝朱祁鈺問道,
“陛下,請看,
建文大軍從江西地區出發,勢必沿長江而下,經由秦淮河直抵南京城下,而這條水路中唯一的阻隔便是三叉江上的一座木製橋——江東橋。
如果建文朝大軍真走這條路,在他強大的水軍下,我朝必敗無疑。
而南京城外的龍灣附近卻是一大片開闊地,
如果建文朝大軍到此地,那就只能棄船登岸,
而在龍灣附近有一座石灰山(今獅子山),那裡卻是一處絕佳的伏擊地點。
如果我軍將龍灣附近的守軍全部撤走,
同時命令二十萬大軍在龍灣附近潛伏,陛下親領剩餘十萬軍隊,駐紮在北面的獅子山。
設好圈套,一旦建文大軍進入此地,必然讓其有來無回!”先進眼冒精光道,
“可是先首輔,建文帝朱國復又不是個傻子,怎麼會放棄自己的水軍優勢,來和咱們打陸地戰呢?”大將有朱佐敬問道,
“哈哈哈哈哈,咱們不是還有新進投靠的建文大臣襄城伯李璉嘛,
此戰的重點就看襄城王李璉如何表演啦!”先進說道,
聽完此話,眾人都是已經反應過來了,怪不得先首輔和陛下朱祁鈺會用封王如此大的誘惑,拉襄城王李璉下水,
果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啊,
眾人都目光炯炯的看向襄城王李璉,
襄城王李璉,此時也是內心發苦,但已經背叛了天順朝和建文朝,此時也一直是一條路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