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激烈的鬥將過後,我們成功地俘虜了慕容垂、張蠔以及鄧羌這三位敵方大將。由於夜幕已然降臨,天色漸晚,為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和損失,我方軍隊果斷決定後撤十里安營紮寨。全軍上下抓緊時間休整,以養精蓄銳,為來日攻打元氏城做好充分的準備。
次日清晨,東方的天空剛剛泛起魚肚白,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灑向大地。我軍早已嚴陣以待,整齊劃一地列陣於元氏城下。
此次攻城之戰,我方精心部署,派出了以宇文成都、高寵、岳雲、呂布、陸文龍和曹寧等猛將為首的精銳之師作為攻城的箭頭部隊,並將他們分為三路,分別從東、南、北三個城門同時發動進攻。
其中,宇文成都與曹寧負責率領一路人馬猛攻東門,而我方主力大軍亦跟隨其後;高寵則攜手陸文龍一同進擊南門;岳雲與呂布強強聯手,直撲北門。至於西門,則故意留出空缺不予進攻,如此一來,便可有效防止城中敵軍走投無路之下,如那困獸猶鬥般拼死抵抗直至最後一刻。
與此同時,岳飛、衛青、霍去病、張良、宋正本、郭圖、許攸、洪承疇、朱武等人皆隨我一同穩坐中軍大帳,居中排程,掌控全域性。
而李如松、傅友德、孫承宗、張遼以及高順等將領則各自率領著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嚴密守護著大軍的左右兩翼,以防敵軍突襲。整個戰場氣氛緊張肅穆,大戰一觸即發!
秦瓊、尉遲恭、單雄信、王伯當、謝映登、楊林、杜壆、史文恭、王進、畢再遇、徐晃、張清、王寅、徐寧、解珍、解寶、公孫敖、嶽銀瓶、張憲、牛皋、王貴、楊成、劉政、袁朗、馬勁、馬犟、滕媵、滕戣、藍玉、臧霸、曹性、成廉、魏續、侯成、宋憲、郝萌、屈突通、湯懷、李顯忠、焦贊、孟良這一眾猛將,各自率領著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朝著元氏城進發。他們分成六路大軍,每路大軍都由一位威名赫赫的大將統領。
伴隨著咚咚咚的擂鼓聲響徹雲霄,彷彿大地也為之顫抖起來。只見那六路大軍如潮水般湧向元氏城,喊殺聲震耳欲聾,氣勢磅礴。除了西門之外,東門、南門和北門同時遭到了猛烈的攻擊。
在東城門處,軒轅傳奇和李斯穩坐城樓之上,指揮若定。而王翦則與楊大眼以及高敖曹等諸位大將一同奮勇抵抗敵軍的進攻。他們身先士卒,帶領著士兵們堅守陣地,不讓敵人有絲毫可乘之機。
與此同時,南門這邊也是戰況激烈。蒙恬與惡來、史萬歲、高思繼等大將並肩作戰,抵禦著敵人一波又一波的衝擊。田豐和逢紀則在後方出謀劃策,為前線的將士提供有力的支援。
再看北門,司馬錯與羅士信、王賁、李信、章邯、辛毗、辛評、審配等人嚴陣以待。面對洶湧而來的敵軍,他們毫無懼色,沉著應對,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軍事才能。
此外,由軒轅傳奇所統領的精英玩家組成的強大軍團正嚴陣以待,他們宛如一支隱藏於暗處的利劍,時刻準備著增援前線或是成為打破敵軍包圍圈的最後王牌。
當戰鬥的號角吹響,其激烈程度超乎想象!各類投石車、攻城車、城門錘以及能夠靈活移動的箭塔等先進攻城設施紛紛亮相戰場,一時間,硝煙瀰漫,火光沖天。
只見英勇無畏的背嵬軍身先士卒,如猛虎下山般衝向城牆;而聲名遠揚的岳家軍則緊緊跟隨其後,氣勢如虹,一波又一波地向城牆發起猛烈衝擊。
然而,城牆上的防守也異常堅固,因為每一面城牆皆有軒轅傳奇麾下的得力大將親自坐鎮指揮。儘管每面城牆都面臨著數名聖級歷史武將的強攻,但憑藉著地形優勢,哪怕守城方僅有一名聖級歷史武將,依然能夠抵擋住兩名甚至更多同級別歷史武將的瘋狂進攻。
戰場上,喊殺聲震耳欲聾,此起彼伏;士兵們的慘叫聲令人毛骨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