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預兆。他終究還是遭遇了災禍,戰死在了沙場之上。
與友寧不同,密王友倫則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將領。他自幼聰明穎悟,喜歡筆墨文章,通曉音樂韻律。長大後,他更是擅長騎射,有著治理國家的才智。太祖對他十分看重,常常對他說:“他是我們家的千里馬啊!”
友倫十九歲時就成為了宣武軍校的學員,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景福初年,他被任命為元從騎軍都將,不久又被表薦為右武衛將軍。太祖逐漸委以他軍務重任,讓他在自己的麾下發揮才能。
太祖征討兗州、鄆州時,友倫率領所部士兵收聚糧食,以供給軍隊所需。他不僅在戰場上勇猛善戰,還能夠在後方做好保障工作,確保軍隊的糧草供應。當幽州、滄州的軍隊到達內黃時,友倫更是作為前鋒,在夜晚渡河攻擊敵軍。他成功地奪得馬匹千匹,擒獲斬首的敵人也很多,為太祖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隨後,友倫又率軍前往八議關。然而,在這裡,他卻突然遇到了晉軍一萬多騎兵的襲擊。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友倫並沒有慌張。他迅速分佈兵力,設定多處疑兵,成功地迷惑了敵軍。然後,他擊鼓誓師,士兵們奮勇跳躍,追擊斬殺敵軍數十里。這一戰,友倫不僅成功地擊敗了敵軍,還展現出了他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指揮能力。
後來,李罕之請求以上黨歸順太祖,但卻被晉軍所圍。太祖得知後,立刻派遣友倫率領步兵、騎兵數萬人越過險要地形前去救援。友倫在救援過程中,充分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和勇猛果敢。他成功地大敗晉軍,解救了李罕之之圍,為太祖贏得了更多的領土和人心。
唐朝為了表彰友倫的功績,加封他為檢校司空、守藤州刺史。這一榮譽不僅是對友倫個人的肯定,也是對他所在家族的榮耀。然而,友倫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依然保持著謙遜和低調的態度,繼續為太祖效力。
天覆元年(公元901年),岐州、隴州發生戰爭,晉人趁機侵犯北部邊境。友倫得知後,立刻率領步兵三萬直奔礬山。他利用地形優勢,成功地擊敗了敵軍。晉人望風而逃,無法抵擋友倫的攻勢。友倫與氏叔琮等人緊追不捨,一直追到太原。他們在城下挑戰,繳獲了牛馬一萬多匹,為太祖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天覆二年(公元902年),友倫又率領所部士兵向西奔赴鳳翔。在這裡,他前後多次接戰,每一次都能成功地擊敗敵軍。他的勇猛和果敢,讓敵軍聞風喪膽。天覆三年(公元903年),昭宗回到長安後,立刻下令任命友倫為寧遠軍節度使、檢校司徒,並賜予“迎鑾毅勇功臣”的稱號。這一榮譽不僅是對友倫個人的肯定,也是對他所在家族和太祖的忠誠的認可。
然而,友倫的命運卻並沒有因此而一帆風順。等到太祖向東返回時,他留下友倫在京師宿衛。然而,就在一年多後的一次會賓擊球活動中,友倫卻不慎墜馬身亡。這一訊息傳出後,整個軍營和朝廷都陷入了悲痛之中。昭宗為了悼念友倫,特地下令停止朝會一天,並追贈他為太傅,將他安葬在碭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