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奏請加封為檢校司空。自此之後多年,晉軍都不敢輕易侵犯邊境,氏叔琮也因此成為了守護邊疆的功臣。
除了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外,氏叔琮還是一位治軍有方、愛護百姓的將領。他深知軍隊的穩定與士氣的重要性,因此總是想方設法地提高士兵的待遇和戰鬥力。同時,他也非常注重與百姓的關係,經常深入民間瞭解民情民意,為百姓排憂解難。這些做法不僅贏得了士兵們的尊敬和擁護,也讓他在民間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然而,英雄也有落幕之時。天覆三年(公元903年),氏叔琮被任命為鄜州留後,不久正式兼任保大軍節度使、檢校司徒。這是對他多年來辛勤付出和卓越貢獻的肯定。然而,隨著政權的更迭和局勢的變化,氏叔琮的命運也發生了變化。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八月,他與朱友恭一同接受了太祖的密令,在大內殺死了唐昭宗。這一事件雖然與他個人的意願無關,但卻讓他揹負上了弒君的罪名。事後,他因軍政管理不善而被責罰,貶為白州司戶。不久之後,更是被賜令自殺。
在臨死前的一刻,氏叔琮高呼:“為了掩蓋天下的誹謗而犧牲我的性命,這怎麼能逃過神明的懲罰呢!”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無奈與不甘。然而,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無論個人如何掙扎都無法改變其軌跡。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朝廷下詔允許他的遺體歸葬家鄉,這也算是對他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將領的一種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