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沒有等老太爺把話說完,便將他的話攔回去了,在釣魚山,他雖然對老太爺有著足夠的尊重,但是,種田這事,它不但要講經驗,也要講科學。
說到經驗,陳讓七八歲便開始下田插秧割谷,直到二十多歲大學畢業離開家鄉來到城市,那些年中,陳讓一直就跟土地打交道。
秧苗移植,他不但懂,而且速度還很快。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娃,就沒有不會幹農活的,陳讓七八歲開始幹農活,在同齡人中,算是比較晚的,還因此得了一個懶王的稱號。
農業的發展,一是品種的改良,二是農藥化肥的大量應用,三是科學的種植,離開這幾個前堤,單靠精耕細作,是達不到高產的。
陳讓小的時候,等到秧苗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還拄著根棍子,跑到田地裡去,拐著一隻腳,把秧子周圍的土再平整,蜀中土話叫犒秧子除稗子,還有就是除雜草。
事情都做到如此精細了,產量還是得不到提高,而現在,隨便弄弄,產量也不會低,為啥,科學使然矣。
萬物生長靠太陽,陳讓把秧苗的間距拉長,而且根據陽光的照射情況,改變縱列的方向,就是想要秧苗獲得更多的照射陽光。
以前沒有農藥,植物的存活率低,採用密植的方法,那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但是現在不同了,自己有農藥,有化肥,如果還那樣搞,除了長一地的草外,沒有任何的益處。
當然,這些話,他是不能對老太爺說的。
所以,面對老太爺的質疑,他更是簡單粗暴地回答了他,就是想讓他知難而退,而自己也不會廢那麼多的唇舌。
事實上,農業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發展到現在,不管從哪個方面說,都不是千年前的農民可以比的。
你要再敢質疑,信不信,我給你來個大棚,搞個反季節種植,到那時候,你們可千萬別把我當成妖怪點了天燈。
老太爺知道陳讓的性格,他不下決心則已,一旦他下了決心,就算是九頭馬也是拉不回來的,他想這樣搞,就這樣搞吧。
只是林園他們,真的不是幹農活的料。
娃的事,就是釣魚山的事,娃既然堅持這樣搞,那他作為釣魚山的里長皆族長,說不得只好集全族之力來給他做這件事了。
三天,不能再多了,三天之內,一定幫他做好這件事。
:()大宋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