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任,保舉得賢之所致也。」1
雍親王府的書房,四爺拿著一封信函在看,倒也不是什麼密信,只是寫了些十四入藏的舉動。
其中這句話,就是激動的藏邊人民,在清軍入藏趕走準噶爾部隊後,立在布達拉宮山崖上的碑文。
當然,這回老十四自己也警醒,下頭的官員也不敢再犯錯,沒有再敢刻皇太子這個名號的。
碑文裡頭除了歌頌皇上聖明燭照,別的就是歌頌十四這位大將軍。
經此一戰,十四在戰功上頭,已經睥睨眾兄弟。
四爺將信函擱在桌上,蹙起了眉頭。
若是皇阿瑪真的有意立十四,那就該把他召回來入各部熟悉政務了,就像當年的太子,一般都是皇阿瑪親徵,太子監國。一個皇帝,不能不懂戰爭,但更不能不懂治國。
八月裡,藏邊更詳細的摺子進了京。已經是收拾戰場殘局的摺子了:十四爺親筆上書,請教皇上如何撫民,如何處降,如何重整人口不足的鄉鎮。
皇上老懷大慰,在朝上險些笑成了一朵燦爛的花。
果然是朕的兒子!
當日朝上都不看好他出兵藏邊,覺得那裡地少人稀,沒啥產出,而且教派混亂語言不通,可謂化外之地,不如讓他們自生自滅。尤其是剛開始,清兵小敗的時候,朝中不戰更是佔了絕大多數。
康熙爺雖是皇帝,但力排眾議也是有壓力的——他也不想晚節不保,在自己執政六十年留下一個大敗。
如今胤禎的大勝,就是再次證明瞭他作為皇上獨一無二的高絕眼光,給他皇上的履歷裡再增添光彩的一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