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德國駐華全權公使辛慈在發回國內的電報中寫到:“即便無法同華夏人結盟,也不能讓他們倒向協約國。華夏人對俄國的進攻,甚至是對日本的進攻,都能拖延敵人的腳步。”
不只德國,英法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關注華夏的一舉一動。比起遠隔大洋的美國,華夏距離歐洲的位置“更近”。
“一旦華夏參戰,這個重新煥發活力的古老國家,很可能成為決定戰爭走向的關鍵。”
美國只有十萬出頭的常備軍,他們甚至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別說是操縱坦克和駕駛飛機,連滲透戰,彈幕徐進一類的戰術聽都沒聽說過。
他們只知道塹壕,只知道步槍,只知道方陣隊形,他們的頭上還戴著牛仔帽,他們對戰爭的樂觀情緒,就像美國政府那張奇怪的徵兵廣告一樣,讓歐洲人無法理解。
不過,他們的工業製造能力和大量的生力軍,完全可以“彌補”這一切的不足。
戰術不熟悉,可以訓練。
裝備落後,也不是問題。
英法等國需要的是美國的物資,美國製造的武器,和大量能充當“炮灰”的美國大兵。
別以為同為“白色人種”,彼此之間就會缺少算計,如果不是潘興將軍一力堅持美隊要作戰,恐怕這些被“正義”和“英雄主義”衝昏頭的美國牛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會成為歐洲人的炮灰。
就算如此,戰爭一開始,只經過短暫訓練,從沒見識過歐洲血腥戰場的美國牛仔,還是被慘烈的戰鬥和可怕的傷亡數字嚇到了。
比起眼前震耳欲聾的炮聲和隨時可能面臨的死亡,美國的戰爭和南北戰爭簡直就像是在過家家。
華夏軍隊則不一樣,在歐洲人激烈廝殺時,華夏軍隊也在不停的出擊,打日本人,揍俄國人,還和東南亞的英法殖民地軍隊動過手。雖然殖民地軍隊多以菠蘿頭阿三為主力,可從指揮這些菠蘿頭進攻的英官口中,還是能夠獲悉華夏軍隊的戰鬥力有多麼的強悍。
即便打個折扣,也要高上美國牛仔一截,更不用被武裝起來的非洲人。
可惜,華夏政府對於歐戰的態度很明確,保持中立。就算近期這種態度出現了些許“動搖”,也依舊無法判斷華夏會倒向哪方。
於此同時,潛伏在海底的德國潛艇,再次開始了狩獵。
僅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德國潛艇出沒的海域,幾乎成了一片死亡之地,中立國開往協約國的商船數目一下銳減,只有美國等為數不多的國家還在堅持。
為了對抗德國潛艇,英國人用盡了辦法,q型船,水下聽音器,防潛網,組織巡邏艦在主航道上來回巡邏……凡是能想到的辦法,英國人都一一實踐,收效卻依然不大。
德國潛艇指揮官很少再上q型船的當,哪怕船上的水兵表演再逼真,大呼小叫四處跑,就差跳海了,也沒有德國潛艇會傻傻的浮出水面,給船上的大口徑火炮當靶子。英國艦隊在主航道巡邏,而德國潛艇就潛伏在距離主航道幾公里的地方,恪守“規矩”的英國艦隊,發現他們的機率微乎其微。
德國潛艇也不是“無敵”的,使用內燃機和柴油驅動,讓潛艇裡的味道很難聞,礙於潛艇內部結構,最多也只能攜帶八枚魚雷。
英國人應該慶幸,德國人的潛艇只能在水下十二個小時,否則,他們遭受的損失將是現在的幾倍,甚至於幾十倍。
無限制潛艇戰造成的後果很快在協約國內部顯露,各國的物資尤其是食物供應,變得更加緊張,連英國都開始了更加嚴格的食物配給制。前線士兵的伙食,也下降到了一個“糟糕透頂”的水平。大不列顛統治海洋之後,英國人從來沒有為食物發愁,可是現在,就算是中產階級也只能拿著飯盒乖乖排隊。
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