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羌人都扔給我們。”
“沒錯,此時李諒祚手裡至少有二十幾萬精銳,其中十萬擒生軍玩好不損,又甩掉了橫山羌人這個包袱,可以說是無債一身輕。如果我們繼續進軍,能呼叫的人馬只剩下15萬,兵力優勢喪失。相反,補給線拉長一千里,弱點暴露無遺。”狄青憂心忡忡道:“此刻擴大戰果,繼續打下去,輸多贏少,不是什麼好辦法。最穩妥的是守住橫山,向西夏施壓,同時儘快打通河西走廊,同西域連成一片,只要把新佔領的地盤經營好,然後才能一鼓作氣,蕩平西夏!”
作為一個智勇雙全的統帥,狄青拿出了最穩妥可靠的方案。
只是狄青心裡頭沒底兒,要知道,不是任何時候,理智的決定都能得到支援的。
比如眼下,整個大宋就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從上到下,都嚷嚷著踏破賀蘭山呢!
趙禎去了太廟,祭告列祖列宗。
隨著趙禎一起去的還有太子趙宗。
在西北歷練了一些日子,趙宗的確快速成長。
小傢伙不再青澀,相反變得虎虎有氣,深沉內斂,越發像一國儲君了。
這正是趙禎希望看到的。
他們父子面對著歷代的趙家先祖,格外志得意滿。
收復幽州之時,趙禎就來過太廟祭奠。
這一次他又駕臨太廟,大有一種睥睨一切的感覺。
太祖皇帝創立了大宋,功勞自然無人能及,可是趙大心心念念,也不過是收復燕雲,結果還出師未捷。
至於趙二,倒是出師了,還出了兩次,結果都慘敗而回!
傳到了他爹趙恆,那就更不堪了,不但沒敢打出去,還被人家打上門來,要不是寇準等人極力主戰,他都要逃到江南去了,簡直丟盡了臉面!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是我趙禎!!
趙大叔充滿了自豪,幽州回來了,西夏被打敗了。
只要滅了西夏,大軍進入西域,大宋立刻就能開疆拓土,擴充套件一倍疆域,直追漢唐盛世!
更讓趙禎欣慰的是大宋打仗,擴充疆土,並沒有帶來太多的負擔,相反還促進了經濟繁榮。
就拿幽州來說,防線北移之後,每年節省幾百萬貫養兵費用,同時紡織發展起來,又增加了3百萬貫稅收。
林林總總加起來,當年為了打幽州,投入的數千萬貫軍費,已經全部回本了。
再往下就是淨賺!
這可太了不起了。
要知道以漢唐兵鋒之強,佔領了那麼多的土地,為什麼到最後,全都要吐出去呢?
說白了就是個成本精算。
打仗要花錢,掌控地盤要花錢。
比如打下來一大片土地,就要派文官,派武將,安排駐軍,如果一年到頭,收不上幾萬貫的稅,反而要花費幾十萬貫的軍費,還時時面對著異族攻擊,要付出極大代價,長久下來,誰也受不了。
對於以農業為主的中原王朝來說,將國境推到長城一線,已經算是極限了。
因為長城是農牧分界線,在長城以南,適合農耕,種田交租,朝廷收稅,可以支援駐軍,再遠就會不划算了。
當然了,有人就不服氣,說什麼地盤大點好,上國威嚴,開疆拓土,要給後人留下基業,要防止異族侵入,建立起穩固的邊防線,擁有龐大的縱深……這樣的大道理,誰都會說,誰都明白!
可實際操作起來,卻根本做不到。
因為大多數人永遠都是短視的,自私自利的,只顧眼前的……哪怕以後雄才大略的君主,能維持幾十年,後面的繼任者也會屈從大多數人,改弦更張,換得多數人的支援。
譬如說,最大的敗家子就應該是沙皇了,居然把阿拉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