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運轉,本欽差會上奏朝廷,大力嘉獎,廢除你們的皂隸身份,從今往後,你們的子孫也可以參加科舉,你們幹得好,有了功勞,也會升官受賞……唯才是舉,只問能力,不問出身。你們好好想清楚吧!”
王寧安交代完畢,也沒管這些人,直接回到了欽差行轅。
他剛回來,大儒王方就趕來了。
原來蘇洵把事情和王方一說,老頭子樂得山羊鬍子來回亂顫。
他去六藝學堂看過,最深印象的就是實踐課。
六藝學生,能進入平縣衙門,能去市舶司,能去榷場,接觸的都是最實用的東西。別看蘇軾、呂惠卿這些人蟾宮折桂,風光無限。其實在平縣等地,很多人並不羨慕他們。
朝廷當官,如履薄冰,限制太多。
比如一些算學天分很好的學生,進入商學院,畢業之後,或是從事海外貿易,或是進入銀行體系,早在幾年前,就有六藝學生年薪一萬貫的價碼。
如今更了不得,許多六藝學子甚至擁有了股份,幾十萬貫身價並不稀奇。
……
其實變法一類的事情,並不是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必須有社會基礎。
王安石的變法失敗就是和社會嚴重脫節。
而這一次則不同,以平縣的工商業為代表,一大群新興的工商集團,他們迫切需要改革土地,廢除民間高利貸,讓佃農變成自由勞動力……這一股強大的呼聲,才是王寧安願意和王安石聯手,推動青苗法的根源!
如果沒有基礎,就隨便變法,那是活得不耐煩了。
王方目睹了六藝學生的輝煌,他當然有心效仿,奈何他沒有王寧安的本事,眉州也沒有平縣的條件。老爺子提起來,都非常遺憾。
可是說起來老天都在幫著他,益州衙門的人竟然集體鬧事,讓王寧安都給開革了,一下子空出了幾百個好位置!
你說王方能不激動嗎!
簡直就是心想事成,天助我也!
來的路上,王方算計過了,他的中巖書院有300多學生,嘉佑二年,透過會試有388人,殿試透過389人,多加了一個王韶。
分到川陝四路,也不過二三十人,中巖書院由於是最早的官學,捷足先登,分到了12個名額。
在蜀中名氣頗大,成為人人羨慕的頂級書院。
可即便如此,四年一科,每科十幾個人,相比起龐大的入學生員,還是杯水車薪,是名副其實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比起後世的高考殘酷無數倍……
也正是因為如此,各地書院才不願意浪費精力,去開一些沒用的課程,在他們的眼中,只有考試用得到的十三經才是必讀之物,其餘都垃圾。
王方也是有心無力,誰想到,一個天大的餡餅落下來,老夫子能不高興嗎!
“王相公,不知道有什麼標準沒有,老夫也好立刻回去告訴學生們。”
“標準嗎?家室清白,不要江卿世家,也不要頂級的豪門大戶,學問紮實,人品好,肯吃苦,肯學習,也就差不多了……那些頂尖兒的學子,能考進士的,我不和老先生搶,其他的覺得前途無望的,還有多年考試都落榜的,到衙門裡幹活,也算是體面工作,老先生以為呢?”
“王相公說的在理,老夫這就去!”
王方絕對是個好老師,那麼大年紀,為了學生的前途,一刻不留,直接騎著馬,跑了一天多,從益州趕到了青神。
到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了,王方不顧疲勞,直接敲響了書院的大鐘,把學生們都叫了起來。
大家還迷迷糊糊呢,王方讓老伴打了一盆清水,洗了洗臉,精神一震。
“老夫去找了欽差大人,想要討一個說法。欽差大人果然是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