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願意投降的匈奴。
那李信直接指揮秦軍展開了一波齊射。
然後便憑藉著戰馬的差距,發起了衝鋒。
匈奴們的箭矢射到秦軍身上,幾乎難以造成什麼傷害。
而且秦軍的箭矢射程還更遠,穿透力十足,一射一個準。
故而兩方剛一交戰,戰場呈現一邊倒的趨勢了。
而部分匈奴雖然奮起抵抗,但他們的勇氣,顯然無法彌補雙方實力的差距。
更何況他們的勇氣本來也不多。
他們才射出一兩箭,便被秦軍衝到了近前。
秦軍揮動著手中的武器,打匈奴幾乎就如同割草一般。
很快匈奴的陣線被秦軍衝破,戰鬥變得更加一邊倒。
不少匈奴開始四散奔逃。
此地的匈奴首領眼見大勢已去,自然也是打算逃跑。
然而退路卻早已被秦軍截斷。
畢竟之前李信一上來就把他們給圍住了,才會讓瀧濤前去勸降。
不然要是勸著勸著,這些軍功匈奴跑了那可就搞笑了。
其實按照李信原本的想法,這些匈奴最好還是趕盡殺絕為妙。
畢竟這北方的草原十分廣袤,難以有效管控。
今日匈奴能夠主動投降,明日亦可能背叛。
唯有將他們殺掉,才可以在短時間迅速加強對北方的掌控。
這也是長久以來中原各國對邊境蠻夷的一貫態度。
不過自家兄弟李意則認為可以讓他們協助修什麼鐵路
這些匈奴,長年在草原風吹日曬,膘肥體壯的。
是一個十分完美的勞動力。
日後打造通往西域的鐵路,這數十萬匈奴人可以好好運用一番。
所以李意希望李信別殺太多。
要是一下子把整個草原的勞動力全殺死了李意就得多花時間來從各地徵調勞工了。
只要鐵路修好了,北方草原同樣將是秦國的腹地,完全不用擔心匈奴是否背叛。
所以這幾日李信在交戰之時,才會讓瀧濤勸降這些匈奴。
當然,李信也不傻。
每次勸降之前,他都先用大軍圍住這些匈奴部落。
你們願意投降,那就一切好說。
老老實實在這兒待著,等著蒙恬後續的人前來接收。
你們不願意投降?那更好,直接開打轉化成實在軍功。
李信雖然相信自家兄弟的判斷,也願意給這些匈奴投降的機會。
但是,他並不仁慈。
戰場之上,最不需要的就是仁慈。
機會給一次就夠了,一味的仁慈是無法感化匈奴的。
匈奴們又不懂儒家,沒有什麼禮儀道德。
連弒父娶母之事都能做得出來像那冒頓不就弒父了嗎?
所以唯有鮮血,才能真正的感化他們。
:()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