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嚴重受損,即便笑到了最後也難贏得更多利益。然而,合作有個前提,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需要大量時間進行博弈和斡旋,但今日的齊王就是政治上的一頭困獸,既無天時亦無地利更無人和,而南北戰爭爆發在即,齊王也沒有大量時間與各方勢力鬥智鬥勇,因此最終只剩下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遇神殺神,遇佛殺佛,誰阻礙我強大,誰遏制和打擊我,誰就是我的敵人,殺無赦。
但是,齊王是溫室裡長大的花朵,外表鮮豔卻不經風雨;是一頭圈養的老虎,外強中乾,不堪大用;每遇重大決策之時,均優柔寡斷,瞻前顧後,患得患失,這就危險了。過去齊王在國內剿賊,安全而舒適,這種危險性表現得不夠明顯,現在到了北疆,到了長城邊陲,與北虜作戰,血腥而艱苦,隨時都有性命之憂,如果齊王在心態、性格上還是不能有所改變,還把自己當作溫室裡的花朵,當作圈養的老虎,自己嬌慣自己,那後果就嚴重了,不但自己沒有未來,還連累了一大批追隨者和依附者。
李子雄試圖“改變”齊王,於是藉助當前形勢特意設了一個局,而在這個局中只要齊王點頭,破六韓摩訶的人頭必然落地,懷荒鎮將隨即易主,燕北長城鎮戍軍就是齊王的囊中之物。接下來就要看幽燕豪門的態度,如果幽燕豪門拒絕向齊王妥協,齊王就要向燕北本土勢力下手,如果幽燕豪門走上“歧途”,聯手段達和陰世師一起與齊王對抗,齊王就把燕北的陰世師“一鍋端”了,而幽州那邊的段達則面臨李風雲、李子雄的聯袂攻擊,自顧不暇,自身難保,於是幽燕局勢急轉直下,這不但對幽燕豪門世家是個沉重打擊,對涿郡留守府也是個釜底抽薪,最終他們必須做出選擇,是與齊王、二李打個兩敗俱傷甚至玉石俱焚,任由塞外北虜漁翁得利,還是接受現實、承認齊王在幽燕的最高地位,向齊王做出全方位的妥協,支援和幫助齊王發展壯大,大家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積極進行南北戰爭的準備?
齊王的優勢就在於他是當今聖主唯一的嫡皇子,而除了高等權貴外,普羅大眾都認為他都是中土未來的皇帝,所以只要齊王沒有被徹底打倒,他在政治上就是一杆大旗,由這杆大旗所凝聚的無形“資源”就是齊王的實力所在,就是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本錢”,而這,正是李子雄、李風雲無論如何都要高舉齊王這杆大旗的原因所在。大樹底下好乘涼,即便這棵大樹枯萎了,奄奄一息了,要倒了,但只要它沒有倒,就依舊是一棵大樹,依舊有死而復生的希望,依舊可以庇護大樹下的人。
現在李子雄所做的事,就是讓齊王這棵大樹在燕北這塊邊陲荒蕪之地紮下根,就是把齊王所擁有的無形“資源”轉化為真真切切的實力,轉化為生存和發展的“本錢”,而辦法就是以雷霆之勢橫掃一切魑魅魍魎。
但是,李風雲並不認可這一辦法,人不能太高調,齊王本來就是眾矢之的,到了燕北如此高調殺人,驕橫跋扈,恣意妄為,無法無天,必然會帶來可以預見的惡果,一旦大樹倒了,而聯盟又沒有成長起來,李風雲的心血就白費了。
=
。。。
第七百零八章 同床異夢
“明公,建昌公的局已經設下,齊王正在穿越飛狐陘急速而楸,形勢不由人,如今只能順勢而為,以免影響出塞作戰。”袁安看到李風雲面色陰沉,隱含怒色,遂好言勸慰道,“實際上建昌公雖然利用各方勢力的矛盾和衝突巧妙設下了這個局,但若想讓這個局發揮出最大作用還是很困難。”
“齊王剛到邊陲,萬事小心,如果誅殺破六韓摩訶,不但會激怒幽燕豪門,還會嚴重危及北疆安全,而現在齊王的使命就是鞏固和加強北疆安全,一旦他違背了聖主和中樞的命令,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從齊王的立場來考慮,絕無可能誅殺破六韓摩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