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第269章中,專門提到了“財經俠女”葉檀女士。
在轉基因技術的討論中,著名的財經作家葉檀堅定支援的態度,格外的引人注目。她的觀點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對經濟、農業現狀以及科學原理的深入理解之上。
葉檀女士,1973年出生於杭州,是我們國內知名的財經作家、葉檀財經創始人以及華鑫股份首席經濟學家。她同時也是《環球財經連線》的財經評論員,在財經領域可謂聲名遠揚。
葉檀的教育背景十分深厚,本科畢業後,她成功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碩博連讀,專攻政治史和經濟史。這段學術經歷為她日後獨特的財經視角奠定了基礎,歷史研究培養出的敏銳洞察力與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使她在分析財經問題時,能從更宏觀、更長遠的角度出發。2000 年畢業後,葉檀先後在復旦大學、上海社科院任教,積累了豐富的學術研究與教學經驗。2004 年,她進入《每日經濟新聞》負責評論版面,就此開啟了在財經評論領域的嶄露頭角之路。2007 - 2008年,葉檀在《南方都市報》《南方人物週刊》《財經國家週刊》、ft中文網等多家主流媒體開闢財經評論專欄,憑藉犀利的觀點和深刻的分析,迅速吸引了大量讀者的關注。此後,她在2012年成立自己的財經工作室,2017年又成立文化有限公司,進一步拓展在財經領域的影響力,在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金融等多個領域都留下了深刻的研究印記,出版了《大破局》《中國經濟站在了十字路口》等多部著作。
葉檀在財經領域的成就眾人矚目,而她對轉基因技術的堅定支援同樣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從經濟層面來看,葉檀認為轉基因技術能為農業產業帶來巨大變革與發展機遇。以大豆產業為例,我國長期依賴進口大量轉基因大豆,原因在於國產大豆在成本和出油率上與進口轉基因大豆存在差距。國內大豆種植成本比美國高出33,出油率方面,國產大豆為16 - 17,進口轉基因大豆卻能達到19 - 22。這一資料差距意味著,在加工相同數量大豆時,效益相差巨大。
例如,加工10萬噸大豆,出油率每相差一個百分點,效益就相差2000萬元。這促使國內企業紛紛選擇進口轉基因大豆,也凸顯出我國農業產業在面對國際競爭時的短板。而發展轉基因技術,能夠幫助我國提升農業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產量,從而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推動農業產業的升級與可持續發展。
糧食安全是葉檀關注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她堅信轉基因技術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手段。隨著全球人口的持續增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糧食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日益增加,對質量和營養的要求也愈發嚴格。傳統農業在應對病蟲害、自然災害等挑戰時,逐漸暴露出其侷限性,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轉基因技術則能夠培育出具有抗蟲、抗病、抗逆等優良性狀的農作物品種,有效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像抗蟲轉基因作物可以減少因蟲害導致的糧食損失,耐旱轉基因作物能在乾旱地區正常生長,確保糧食供應的穩定性,這對於我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國家而言,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從科學原理角度出發,葉檀對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和科學性深信不疑。轉基因技術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將期望的目標基因經過人工分離、重組後,匯入並整合到生物體的基因組中,以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狀或賦予其新的優良性狀。這一過程並非違背自然規律,而是在深入瞭解基因奧秘的基礎上,對生物遺傳特性進行的精準調控。世界衛生組織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權威機構都經過深入研究和評估,認為凡是透過安全評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一樣安全,可以放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