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郭維還是思索一會兒,忍不住問道:“老師,咱們這《蘇語》與朝鮮的《高麗國經》有些類似,華夏國內很多人批判這《高麗國經》是封建思維,忠孝義都是奴才思想……我怕我那些同學有些會不認同。“
蘇懷要給自己這位首席門生傳道解惑,也是耐心解釋道:
“任何主義與理論,最終是都是人來解讀的,咱們的蘇語中是一個體系,並非單純講為子,為下屬的忠孝義,還有為君,為父,為上級的標準。
比如何謂人義?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父先慈,子才後孝,兄良才弟悌,夫義後婦聽,長惠才幼順,君仁了才有忠臣。”
蘇懷解釋完,凝視郭維:“我雖然名義上是你老師,可如果我對你不好,不照顧你,你會真心聽我的嗎?”
郭維一愣之下,面露懼色道:“明白了。”
幾千年的聰明人都讀的書,如果是歪理,早就被人推翻了,奴化人的不是儒家,而是那些利用儒家的上位者,最能洗腦的……永遠是真理!
(注:以直抱怨,是指遇事用常規手段回應,報警就報警,該跑就跑,該還擊就還擊……不要過份忍辱,不要過份報復,讓事件過於升級,這是與“以怨報怨”的區別,書中說打回去,只是一個簡單描述,特此解釋,免得誤導書友。)
第二百三十章 鬼子上門了
蘇懷教授郭維蘇語時,紀巧巧在旁邊聽著,心裡卻是越發驚奇,這《蘇語》雖然都是極短的對話,但是其中通透人性,品行高潔……絕不是蘇懷隨口瞎編的。
可如果是他老臺長的筆記上的內容,他卻能隨口說出……這也足夠令人驚歎了。
要知道這些句子可不是古詩,很多都毫不押韻,只能死記硬背,蘇懷莫非和她一樣……有過目不忘的本事?真是神奇的人啊……
不過她還是覺得蘇懷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等郭維走後,就不由問道:“小蘇哥哥,你這蘇門門規雖好,但是隻怕這些人不會認真學,反正就算不背,你也不趕他們,還是可以在你門下混個名聲,你說是不是?”
想給人洗腦,人家恐怕也不會上當。
蘇懷道:“現在,他們當然對我這個老師的能力半信半疑,但是隻要我把景區開發好了,用電視劇帶動旅遊業,讓這門生看看郭維這個‘樣板門生’的效果,他們自然會用心了。”
樣板門生?
紀巧巧忍不住噗哧一笑,只聽說過“樣板房”的,哪裡有“樣板學生”的,她這小蘇哥哥還真是有趣得很。
蘇懷笑著,心裡暗想,紀巧巧並不知道,他把這《論語》當門規推廣下去,並非只是為了給門生洗腦,而是一個篩選的過程。
首先智商不夠肯定背不下來,其次,覺得這《論語》是胡說八道的人肯定不願意背。
所謂:“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只有真正認同華夏道統的人,才能從論語中感受到那種精神力量,也才會發自內心的尊重他這個老師,為華夏文化復興盡力。
當然,必定還有人只想得好處,又聰明機靈願意硬背討好他的人。
所以,以《論語》當門規,他蘇門裡,應該會聚集兩種人。
一種是理解論語精神願意為國家民族奉獻終生的,一種是像郭維這樣,為了自己的前途,願意結成利益同盟奮鬥終身。
而這兩種人,恰恰都是他需要的。
見紀巧巧望著自己發愣,蘇懷奇道:“我臉上有什麼嗎?”
“沒有……”紀巧巧感嘆道:“只是我發覺,只這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小蘇哥哥你變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