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師,給您介紹一下。”梅校長激動地道:
“這些都是原本哈佛學院的歐籍華裔教授,專攻茶葉種植的田教授,法學系的文教授,數學系的華教授……他們都已經歸化到我華夏國籍了。”
幾位華人教授,看到蘇懷都無比的激動,連連過來握手,感概道:
“蘇先生,真是慚愧了,我身為華夏人這麼多年,卻到現在才知道自己祖國的文化多麼偉大,如果不是您,我還一直為自己身為華夏人很自卑呢。”
“您帶領團隊來哈佛開院,咱們這些華夏人就有根了。”
“有了華夏學院,咱們這些華人以後就可以挺直腰桿做學問了。”
幾個老教授,顯然都是愛國華僑,深受蘇懷最近引發的華夏文化浪潮影響,見到蘇懷倒好像是見到學術偶像一般,激動不已。
這時,哈佛的麥校長等人都互看一眼,都是滿臉的驚訝,心想,難怪華夏文壇精英們,明知道這哈佛大學是龍潭虎穴,都敢來,原來早有準備。
他們竟然一口氣歸化了這麼多哈佛校內的華裔精英。
此時,和之前華夏眾人被抗議學生擋在門外的窘迫截然不同,華夏學院有了神學院,和這些規劃華裔教授的支援,可謂是聲勢震天,令整個哈佛都震動不以。
誰能想到,原本被西方學界當笑話看的華夏學院,竟然會弄出這麼大的動靜出來。
此時,麥校長賠笑道:“今天既然是華夏學院開院,不如就請梅校長提寫學院訓言吧?”
此時一群工作人員已經用拖車,把“華夏文化學院”石碑招牌放在了學院旁邊。
梅校長頓時沒反應過來,問道:“提什麼?”
“學院訓言啊。”麥校長笑道:“就是您收到的邀請函中的內容,各個學院開院,都要提寫自己的院訓,刻在學院石碑上,這可是哈佛的傳統。”
梅校長微微張開了嘴巴,顯然他根本沒有收到通知,可此時華夏學院開院儀式,石碑就已經要現場雕刻,立在辦公室旁邊,他不能說自己沒有收到,這石碑就不刻吧?
今天好容易有這麼多人關注華夏開院,要是最後的招牌不寫上去,豈不是虎頭蛇尾?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臨時想了一個了,於是梅校長望向了華夏眾教授們。
眾教授們,雖然都是博學多才,但是這華夏學院院訓,是要留在石碑上,十年,甚至百年的……如果寫的不適合,只怕是要被後人嘲笑。
這臨時間,誰能保證自己的校訓,能承載這華夏學院百年光輝呢?
第七百三十六章 托爾金的院訓詩?
究竟誰來寫這個校訓呢?
華夏學院眾人此時都不約而同地望向了蘇懷,蘇聖人文采無雙,看來只能由他來了。
可同時心裡又想,這校訓和詩詞不同。
校訓是前輩學者,訓誡後來學子們的,文采是次要的,主要是要有思想上的高度,厚重。
更要體現人文的情懷,責任感。
而蘇懷的行文風格,自由奔放,要他寫這種正式的校訓,最怕就是過於激昂,會顯得過於偏激。
蘇懷見眾人望向自己,心裡也其實也在思考,華夏文化學院,配什麼校訓比較好。
是周總理的”為華夏之崛起而讀書”……?
還是**提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這些都很好,不過卻風格稍顯現代,反映不出華夏文化學院,在哈佛的獨特氣質。
蘇懷又仔細一想,倒是有一句還算適合,北宋大儒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為萬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極有氣勢。
只是校訓一般都是前後對應的兩段,這句卻是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