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的農學院學生們,中有幾個人好奇道:
“為什麼魚塘不能只養一種魚啊?”
有幾個高材生,不屑道:
“你連這個都不懂,這可是漁業的基本只是,要想魚塘產量高,不能只養單一的魚苗,因為不同的魚類生活的水層深度不同,所以必須在魚塘中做出一個小的生態系統,儘量提高魚塘的利用率~~~”
“我又不是學漁業,我是畜牧業專業……怎麼會懂?”
他們這些農學院的學生,大半都不懂,蘇懷自然更不會懂了。
那幾個漁業學生,故意說這是“基礎知識”,就是想故意奚落蘇懷呢。
可沒想到眾人正想嘲笑蘇懷呢,蘇懷卻望向對安西,首次稱讚:
“安西教授說得很有道理,所以,水塘中間層要養草魚,水塘底層還要養鯉魚,同時可以搭配鯪魚,鱅魚……”
“那其他的魚吃什麼?這些魚可不吃豬糞這種腐化食物……”
這句話是聽著入神的田教授問的,圍觀農學院學生們,很想給他鼓掌,心想這話你這華夏教授來問最好了。
蘇懷卻絲毫不以意,反而笑道:
“這個其實很簡單,《農政全書》上記載另外一種桑基魚塘,說:‘池中淤泥,每歲起之培養桑竹,則桑竹茂,而池水益深,以魚養桑,桑葉養蠶,蠶糞餵魚’……”
第七百四十五章 太空學院
安西聽著這段《農政全書》的話,卻滿頭霧水,微怒道:
“蘇先生,你直說是什麼意思,何必又用文言文掉書包。”他從小學理科,對文言文一竅不通。
而一旁的埃博院長卻是驚訝地張開嘴巴:
“蘇先生的意思是,用池塘底的淤泥,來當作桑田的地基,來養桑?然後桑養蠶做絲綢產業,然後以蠶糞來養殖其他魚類?”
“這是這個道理。”蘇懷一副“埃博老兒這乖“的表情點頭,用摺扇著圖紙上的桑田道:
“桑基魚塘的桑基宿松,肥沃,有利於桑樹根系的發展,塘面空曠,為桑樹密植創造了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原本就是最好的有機農業結構。”
說著又指著魚塘的位置:
“而剩下的蠶沙下塘餵魚,混合養在塘裡的草魚,鰱魚,鱅魚,鯪魚,鯉魚,分部在上,中,下層,各個空間,可以和水生浮游生物,構成了食物鏈的不同環節。
而魚類的排洩物,和其他動植物的殘骸,被分解成氮,磷,鉀,混入泥塘,這種塘泥,肥力高,肥效長,又有抗旱和防止雜草滋生的作用,是桑樹的最好肥料……”
這些都是他從《農政全書》中看來的內容,而且這個桑基魚塘還不僅僅是理論,還是中國在江南地區大力推廣的農業專案。
是經過現代化農業論證的,所以蘇懷敢講出來。
這下子,眾人聽著都是各個頭皮都不由有些發麻起來,農學院的學生們更是像是聽到天書似的。
誰都沒想到,蘇懷在紙上看似隨意畫出的農場,竟是一個完美水陸資源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態系統?
從結構上看,徐光啟記錄的這個人工生態系統,似乎遠勝過目前所有的有機農業莊園。
蘇懷提到的古書《農政全書》,他們都是聞所未聞,可如果華夏古人瞎編的話,單憑蘇懷這個外行,絕不可能自己想出這樣的人工生態系統。
難道華夏古人在500年之前,就在搞有機農業了嗎?
有這個可能嗎?
蘇懷看著農學院眾人,垂著腦袋,滿臉想不通的樣子,心裡也是暗想,搞農業雖然是科學,但是更需要實踐。
雖然古代華夏科學理論雖並不發達,但這種桑基魚塘,是華夏民間的數千年農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