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先坐下,咱們慢慢談。”
不用他這個校長使力,華夏學院作為一個新學院,必定要侵佔其他學院的資源。
文科上或許他們能立足,但是在科研上,就以華夏落後的學科力量,根本不足以於各大老牌學院抗衡。
今天華夏學院開院雖然風光,不過用了幾天,就會毫無立足之地了。
第二天早上。
蘇懷起來,就教學樓報道,看了看報名的學生名單,瞭解了一下華夏學院目前的現狀。
多虧了這段時間的華夏文化熱潮,絲綢製作,華夏神話,古典詩詞,等課程都報名狀況都非常好。
都超過了哈佛選修課的報名平均值。
不過科研專案上,各個教授卻是毫無建樹,似乎都想到不可以華夏文化中,有什麼可以申報給世科院,可以拿到科研評級的專案。
只有中醫系那邊,因為與世衛生組織的合作,申請的活疫苗研究專案,得到了三級科研專案認證,得到17億的專案研究款。
看來世科院方面,還是比較公正的,並沒有因為中醫是傳統醫學,而對此有歧視。
只是令蘇懷有些失望的是,他想研究陶瓷開發,卻發現華夏學院竟然沒有化工材料方面的教授,更別提實驗室和器材了。
要知道,陶瓷這種材料學不比中醫,絲綢,以傳統工業為主,陶瓷更多的需要現代科學知識,而這方面是他蘇懷的短板,這也是他一直沒有碰陶瓷的原因。
看來暫時,還是隻能以茶葉種植作為突破口了。
蘇懷心想,未來想要從蘇富比集團那邊,討回文物,只怕還是需要強大的商業力量,他現在華夏學院,不單單要壯大華夏學院本身,還要透過各個科研專案開發,扶持江南商會壯大,佔領新歐洲的市場。
所以蘇懷,沒有把精力放在授課上,只是在哈佛各處轉轉,先了解各處的情況。
他發現了一個現象,華夏文學科系人氣都不錯,但是立刻院系就相對比較慘淡了。
標準50多人的課程,通常報名的只有寥寥7,8個人。
這其中農業系的一些課程最慘,茶葉種植課,甚至出現沒有一個人報名的窘境。
蘇懷仔細想想,這也不奇怪,哈佛的精英們奉行的是實用主義,他們學習的都是能賺錢的課程,茶葉現在雖然在亞洲很流行,可在歐美兩地卻幾乎沒有人飲用。
歐美兩大洲,也是所有茶葉商最希望開啟的新市場。
相比較之下,農學院安西那些曰本人,正在主力推廣曰本最高階的玉露茶,希望做成奢侈品,在歐美上流社會中,還有一部分受眾,倒是得到一部分學生青睞,還有十幾個人報名。
不過曰本人這條路在蘇懷看來,卻走錯了。
曰本人很喜歡把一個東西神聖化,賦予一些文化屬性,來提升品牌,可在華夏人看來,茶葉並非是文化商品,還是一種日常消費品,曰本捨本逐末的方式,蘇懷覺得非常愚蠢。
想到這裡蘇懷回了辦公室,找到了仁娜,仁娜正拿著一堆材料不斷核對資料。
“江南商會要在新歐洲租農業用地的事情,怎麼樣了?”蘇懷在仁娜面前打了個響指。
“別提了,新歐洲的農場,都不願意接受茶葉種植。”仁娜抬頭,有些疲勞道:
“說是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紅茶,認為我們收購不了這麼多,希望我們先得到一些渠道的銷售合同,現在我們只能等田教授那邊的試驗田,做出第一批成品來……”
“不能從華夏運來嗎?”蘇懷道:他們在國內絲綢基地,還有一部分茶園。
仁娜搖頭道:“不行,新歐洲政府對進口食品有嚴格的標準,恐怕我們想拿到批文,不是這一兩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