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臺上大堂前的木柵欄,再往前走一些,他又瞧見衙役分兩排垂手侍立在大堂上,內中但見有幾個身著烏紗帽素服的官員。他加快腳步上了月臺前的臺階,此時早有皂隸通報,因此內中一宣話,他便邁進了門檻。
應天府尹不同於尋常外官,不但地位尊崇,而且在品級屬官上也比尋常府城高上一等。因此,即便貴為左都御史,劉觀臉上絲毫沒有任何倨傲之色,言談間滿面春風,一派平易近人的派頭。然而,在場的官員都是混跡仕途多年的老油子,都察院三個字的分量無不是心知肚明,尤其是府尹章旭。在劉觀問起張越的時候,他立刻順勢派人去請張越回來一儘管劉觀所問應天府衙羈押人犯的事和張越沒有一點關聯,但多一個人鎮場子也是好的。
這會兒張越按禮拜見之後,便在章旭下手坐了下來。見堂上衙役林立這架勢,他原以為今日劉觀前來乃是要擺出欽差的架勢審案子,誰知道這位始終只是顧左右而言他,始終不往正題上轉。瞧見六今年紀不一的通判腰桿雖挺得筆直,卻漸漸都有些心不在焉。他不禁更覺得奇怪。果然,就在小半個時辰的東拉西扯之後,一句要緊話突然鑽進了他的耳朵。
“應天府治在南京,原本就是繁難之地,此次捲入這麼一樁莫名其妙的事情,也算是無妄之災。對了,張府承,聽說從錦衣衛弄出來的那些人裡頭有你一個。親戚?”
“回稟總憲大人。確實有一個看見滿座的同僚有不少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張越便欠了欠身說,“他父親早先就託人來求過我,只不過既然是錦衣衛行事,我自然不好過問,所以只能寫信稟告了英國公。至於人進了府衙大監之後,既然已經無礙,事情又有兩位推官主理,我就沒過問。”
劉觀眼皮子一跳。臉上笑容越謙和:“就算是避嫌,張府承也不用這麼小心謹慎。法理不外乎人情,只要不絢私妨礙國法,見一見又有何妨,兩位推官想必也會通融一二。”
此話一出,下頭其他人還好,章旭卻是心中冷笑。這話源自劉觀昔日還是副都御史的時候和右都御史吳中的一番言談,然而,深悉內情者都知道,一轉身面對當年那位以殘刻聞名的左都御史陳琰時,劉觀卻又大義凜然地說國法便形同天條,不可有絲毫詢私。他瞥了一眼張越,見其皺了皺眉,到是有些擔心他的應對。
“總憲大人此說固然有理,但要真的說起來,那門親戚原本就有些遠了,況且那位王公子紈絝傲慢,我實在不耐煩和他打交道,所以只使人送信給他父親報平安。
再者,我這府承只管佐理章大人,兼管府學,兩位推官這些日子本就已經夠辛苦了。我信得過他們的盡職盡責,怎好再拿私事私情去麻煩他們?”
應天府這兩位推官都是正七品,年紀卻比張越大一輪不止,這一回因為那些身份大有干礙的人物,他們成天也不知道要應對多少貴人,到現在腦仁子還是疼的,聽到張越這通情達理的一番話,兩人對視一眼,都覺得這誇讚很是中聽,於是臉上都露出了笑意。
張越當初下江南時和王全彬的粗好,劉觀卻是聽說過的,見他把這個搬出來,他再不好問什麼,當下便打了個哈哈,又繼續問了些別的。待到最後,他才說要把一應人等帶到大理寺勘問,由於他是奉旨而來的欽差,章旭自然不會有什麼異議,當即吩咐了兩個推官前去辦理一應交接。等到最後率眾把劉觀送到大開的儀門。他還沒來得及鬆一口氣,卻沒想到這位掌管都察院將近十年的都御史突然停下步子。又轉過身來。
“此事雖說是皇上欽命我辦,但此番太子下南京祭陵,對於此事也深有疑慮。昨日他還說過要派個妥當人同問此案,張府承既然不忙,又是殿下信得過的人。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