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平時每日騎乘卻是有些桀驁,因此需要另備數匹戰馬作為替代。
太史慈從遼東前來投奔的時間尚短,劉和還沒有來得及給他量身定做鎧甲和武器,又因為他寸功未立,也不好立即就贈予他最上等的好馬,所以這次遇到關羽吃了大虧。
至於太史慈使用的那根長戟,昨日已經損毀被丟,一時之間也找不到十分趁手的長兵,只好將就著用了孫禮的兵器。
孫禮膂力很大,如今還處於力量增長期,他慣用的武器是兩把長柄斧頭,但卻不適用於馬上對戰,因此劉和特意讓人給他準備了一柄長刀和一杆長槍,隨孫禮自己挑選和使用。
劉和讓工匠給孫禮打造的這柄長槍有講究,為了鍛鍊孫禮的臂力,槍桿採用了純鋼打製而成,雖然有些短,卻是份量十足,用來鍛鍊力氣絕對好使。孫禮平時就是用它騎在馬上練習刺殺之術,不過上了戰場之後卻是喜歡用長柄的斬馬刀。
孫禮的力氣用這根鐵槍有些吃力,但是換了太史慈卻正合適!太史慈使用的長兵器本來是長戟,但戟、矛、槍這三種前端帶刃的武器也有共通之處,像一些基本的動作,如:扎、挑、擋、撥、砸等,其實都差不多,所以太史慈拿在手上也能使用。
昨日太史慈的長戟被關羽一刀劈壞,今天他拿了這根鐵槍出來,肯定能讓關羽把長刀崩出幾個口子來……
趙雲身後除了跟著太史慈,另外還有五十名黑甲鐵騎隨行,他們出城並非是要跟敵方上萬大軍進行血拼,而是作為接應兵力,保護敵方的將領銜尾追殺己方落敗的將領。
也就是說,萬一趙雲和太史慈有人落敗,那麼他們就要掩護趙雲和太史慈逃回城內。
這樣穩妥的佈置,一點都不丟人。畢竟趙雲和太史慈不僅僅是兩員猛將,他們還是統兵的頭領,戰陣之前鬥將失敗雖然會影響士氣,但若是主將被俘或者被殺,那就不是有損士氣了,而是可能導致全軍渙散。
因為要在城下鬥將,發出挑戰的嚴綱這一方按照規矩將士兵撤出數百步之外,整齊地列陣,表明大軍不會在鬥將的時候發起突襲。接受鬥將的趙雲和太史慈則催動戰馬來到平坦的場地中央,五十名黑甲鐵騎則在牆根下一字排開,看上去頗為威風。
關羽和張飛並列而立,看著五十步外的趙雲和太史慈,臉上露出不屑的表情,他對太史慈說道:“太史小兒,昨日一刀沒有劈死你,今天還敢出來!”
張飛也說道:“昨日被你逃了,今天休怪某手中蛇矛無情!”
太史慈不為關羽和張飛的激將所怒,淡然說道:“孰高孰低,待會手下見真章,徒逞口舌之利,算不得好漢!”
一直未曾開口的趙雲,說道:“不知你們兩個誰來戰吾?還是一起上?”
趙雲這話說的霸氣!直接將張飛激怒了。張飛立即一夾馬腹,左手勒緊馬韁,右手提矛,向著趙雲衝過來。
趙雲看到張飛夾馬的同時,左手向後朝胯下黑馬臀部拍了一掌,一直處於煩躁狀態的野馬噌的一下奔了出去,速度貌似比張飛那匹黃驃馬還要快上三分。
張飛一邊打馬,一邊揮動蛇矛,口中怒喝:“趙家小兒,納命來!”
趙雲左手緊握馬韁,穩穩坐在馬上,右手端起長槍,冷靜地迎上了張飛,毫不猶豫地向著張飛的前胸猛刺過去。
張飛揮矛擊打趙雲刺來的槍尖,趙雲順勢將槍柄下沉,避過張飛的矛尖,雙方第一回合戰罷,錯馬擦身而過。
張飛與趙雲交手的時候,關羽催動了戰馬,一邊加速,一邊對著太史慈爆喝一聲:“太史小兒,看刀!”
一聲喝罷,關羽的戰馬已經離開原地。
已經吃過一回虧的太史慈,摸清了關羽喜歡突然爆發的路數,這次不再去留意關羽口中的呼喝之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