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表示,“事實上,我們現在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沒有出現變暖現象,這無疑是一種諷刺。”不過,凱文同時也表示,只有在人們相信那些計算機模型的前提下,才可以說氣候沒有如期變暖。
換而言之。全球氣候的確在變暖,但計算機模型顯著誇大了二氧化碳增加對氣候變暖的影響。正如克里斯的文章所述:現在的變暖是過去一千年發展以來的自然現象,並不是所謂的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
“紐約時報”的這一篇文章刊登之後,徹底引爆了炸彈。
只有真正的業內人士才知道。氣候變暖威脅論讓許多人撈到了大量好處,它使政/府資金流入了相關學術研究專案,成為政/府擴大官僚機構的路由。這種論調是政/府增加稅收,讓納稅人為企業補貼埋單的藉口。同時還是吸引鉅額捐款流入許諾拯救地球的慈善基金會的誘餌。更進一步,溫室效應還是西方國家用來譴責、制裁中/國的重要藉口之一。
可以想象,一個簡單的溫室效應。卻牽扯到了太多太多的利益。如果說克里斯的期刊文章,僅僅只是引發了一系列的條件反射而已,那麼“紐約時報”的文章就直接戳到了馬蜂窩,整個美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全部都徹底炸鍋了。
從十月十八日開始,連續一週時間之內,從氣象學家到政/府官員,從世界氣象組織到聯合國氣象變化委員會,從北美洲到非洲,從亞洲到南美洲,全部都展開了密切的討論、
處於暴風眼的“紐約時報”不得不在十月二十四日,刊登了第一篇報道的續篇,同樣由哈維爾撰寫,“溫室效應到底戳中了誰的利益?”
在這篇文章之中,哈維爾更近一步的對全世界的溫室效應研究進行了剖析。不同於第一篇報道,哈維爾強調,溫室效應的確正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這是不容忽視的。哈維爾引用了洛克菲勒基金會贊助的溫室效應研究作為證據。
研究指出,亞馬遜雨林正在漸漸消失,讓危機雪上加霜。號稱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覆蓋了地球表面百分之五的面積,製造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的氧氣以及百分之三十的生物物種,由於遭受到盜伐和濫墾,亞馬遜雨林在過去四十年之中已經消失了兩成。這將會加劇全球溫暖化,同時還有許多隻能夠生存在雨林裡的生物,也將會面臨滅絕的危機。
但同時,哈維爾也表示,溫室效應必須得到相對應的重視,可是人們卻盲目地相信科學家的研究和計算機的運算,以至於盲目地對溫室效應研究進行投資,殊不知他們正在滋長**的蔓延。
話題到這裡,哈維爾的話鋒一轉,直接把矛頭對準了諸多立志於“拯救地球”的基金會,基金會的相關資金並沒有投入到相對應的研究,同時也沒有投入到拯救地球的真正行動之中。不管溫室效應的發展嚴重與否,可持續發展都是必須得到重視的課題,而這些基金會正在消費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紐約時報”的這一篇評論刊登之後,整個社會一片譁然。不得不承認,作為北美第一大報,“紐約時報”的視角和立意確實令人側目,那些基金會利用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牟取福利,貪汙受賄的**正在不可抑制的滋生,拯救地球的行動已經刻不容緩了,這些人居然還在拿全人類的未來冒險。
與此同時,克里斯…德弗萊塔斯也在公開場合表示,這就是他撰寫那篇文章的初衷,因為2004年總統大選鄰近,溫室效應的問題成為了候選人們博取公眾支援的權柄,但真正願意投入科學研究的卻鳳毛麟角。
這徹底激發了環境保護者的怒火。
沒有人注意到一名普通的冷麵律師前後拜訪了克里斯三次之後,克里斯發表了這番言論;也沒有人注意到,克里斯發表這番言論之後,關於他的指控都撤銷了,他在大學的職位和“氣候研究”的總編位置都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