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想殺陳恪,只想帶走張出塵遠走高飛。
在吟唱聲響起時陳恪已全明白了,他很矛盾,並沒第一時間發動攻擊,抓捕張潤,所以包拯和王安石都認為他有意為之。
這種矛盾心態在他分析案情的過程中,眾人聽明白了,他顧忌張出塵的想法。
所以張出塵冷冷說道:“以後如再發現張潤,儘可殺之,我與他沒有任何關係。”
說完這話張出塵轉身就走,嬋兒趕緊追出去。
而陳恪看看林韻寧,她輕輕點點頭,帶著書劍走出屋去。
她去保護張出塵。
陳恪轉對包拯和王安石說道:“我們忽略了一件事,忙於查探他們的病因,忘了他們的出身,從他們的狀況來看,應該都是練武的人。”
“如我們張榜尋找他們的親屬,有親屬幫忙,對他們恢復理智應該很有幫助。”
聽他建議,包拯點頭,而邵雍說道:“我去華山一趟。”
陳恪急忙制止,“這裡少不了邵兄,給幾位道長去封信,他們自然知道怎麼辦。”
聽他所言,邵雍輕輕點頭。
穩住邵雍幾人分頭行事,包拯和王安石回府衙,準備張榜尋親事宜,而陳恪去皇宮向李禎彙報情況。
李禎接受他的分析,正色問道:“張潤逃走,對朝廷有何危害?”
陳恪回道:“從張潤的情況看,他也是受害者,再與陰謀組織沆瀣一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有三種選擇,一是找臣報仇,臣間接害死了他的弟弟,還讓他不能帶走張夫人,對臣恨之入骨。”
“第二種可能是找陰謀組織報仇,當張夫人抓住我的手臂時,他就知道張夫人不會跟他走,這時他的目標就可能轉移到陰謀組織身上。”
“第三種可能是從此心灰意冷,或遁入空門,或遠走他方。”
他說出三種可能,李禎輕輕點點頭,然後低聲問道:“張夫人對你有情?”
聽他問出這個問題,陳恪大為驚訝,他還以為李禎會關心他的安全。
可再一想,李禎真沒必要關心他的安全,他得罪的人夠多,想殺他的人也夠多,不差一個張潤。
李禎的心挺大,這時竟然問出這話。
陳恪必須說清這件事,“臣與張夫人之間只有姐弟之情,與她對張潤的態度沒有關係。”
他覺得自己說清楚了,張出塵不再喜歡張潤有很多原因,不能說她不喜歡張潤就是因為喜歡別人了,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絡。
可李禎竟不相信,追問道:“張夫人如對你無情,為何抓住你的手臂?”
這句問話就讓陳恪肯定李禎是個微信主義者了,他需要從唯物主義角度進行解釋:“人在驚慌中會下意識地抓住身邊什麼東西,當時臣就站在張夫人的身邊,她就抓住臣的手臂了。”
他解釋的非常唯物,可李禎還要從唯心主義的角度去理解,“可我從你的敘述中並沒聽出張夫人有多驚慌,她還讓人保護你,充分說明她心裡有你。”
李禎的說法非常唯心,張出塵讓人保護他也有很多原因,比如說,從愛國主義角度出發,她覺得陳恪對大興王朝的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
比如說,她覺得陳恪的講學能夠振興大興王朝的教育。
比如說,她與林韻寧姊妹情深。
比如說,她很講哥們義氣。
比如說,她確實拿陳恪當弟弟看。
在李禎饒有興趣的眼神下,陳恪從第三者角度進行了唯物主義分析,說到最後一條後,李禎突然說句話:“你倆不是親姐弟。”
聽到這句話,陳恪發現一個問題,李禎受唯心主義的荼毒太深,他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
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