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聲陣陣,滾滾西進。如鼓點般,為一首大合唱伴奏。
馬背上,是一群縱情的歌者。歌聲此起彼伏,默契地銜接。正是阿里骨離去時唱的那一首。
當然,其中不乏濫竽充數者。比如,不會說吐蕃話的王大衛,就只能隨著曲調哼唱。算是,和聲。
歌聲高亢,扶搖直上,躍入雲端。
遠處,是一望無際的大湖。此刻,既沒有波光粼粼,也沒有濁浪排空,只有平滑如鏡的大冰蓋。
西海還沒解凍呢!
西海的東岸,相隔二里,是一座邊長八里的正方形營盤。大營之中又分作數十小營。雖大小不一,卻旗號鮮明,疏密有致。
只不過,大營的四周並沒有修建寨牆。自然的,壕溝、拒馬、鹿砦這類東西一樣也見不著。
馬隊迅速靠近,在並無實體的“營門”前駐足,稍作盤桓,策馬入營。
大營的正中有一片開闊地,是校場。校場正西,有一座夯土築起的點將臺。王大衛下馬,登臺,傳令,擊鼓。
八面巨鼓隆隆作響,發出全軍集合的號令。
站在點將臺上,王大衛心頭湧上一股莫名的情緒。
孃的,老子最煩的就是領導講話。如今,居然也要幹起這種事兒啦!可是,有啥辦法呢?頂多,我待會兒少說兩句好了。
其實,從這個視角看過去,也挺有意思的。
就比如,誰先來?誰後到?
阿里骨說他們已經提前知道了,那這次序是不是就很能說明問題?沒準兒,今天還會冒出倆刺兒頭呢!
瞧,已經有先來的了。雖然,看上去亂哄哄的,但,能先來一步就很好嘛!就是,為什麼站那麼遠?
王大衛眯起雙眼,聚焦,遠眺。
那個忙忙活活、跑來跑去的,好像是唐休吧!嘿!不愧是俺的“嫡系”部隊,真給面子啊!
前營的呢?居然比不過後營。嘖!嘖!
王大衛正在心中揶揄,第一支前營的隊伍出現了。他們排成一列縱隊,小跑著從校場北部進入,在一個不遠不近的地方,迅速轉變成方陣。
這樣啊!那比後營晚一點兒倒是完全可以理解。
隨後,一支支隊伍先後到來。皆以縱隊入場,跑到預定位置,重新布成方陣。
王大衛數了數,居然有三十多個小方塊兒。多多少,沒數清。
因為,每個方塊兒的大小都不一樣,參差不齊的。
最大的一塊兒正對點將臺,主將是溫溪心。而他右後方的方陣,邊長大約只有他的一半兒。這麼算的話,人數就只有四分之一了。
差這麼多的嗎?這是什麼門道兒?阿里骨,你的用兵之法我真沒見過啊!這三十多支隊伍都由你親自指揮?能忙得過來?“扁平化管理”這麼早就有了?
好吧!以後再說。
前營戰兵都來了。後營,嗯看著,也快齊了。可以理解的,對不對?後營嘛!事情很雜的,除了打仗啥都得管,各有分工,平日散於各處,都不住一塊兒。
鼓聲越發急切,漸漸變成爆豆般作響。終於,在齊聲一擊後,戛然而止。
看來今天還真沒有刺頭兒,那就該我講話啦!
“我是後營總管王大衛。”
能容納六萬多人的校場佔地面積極大,就算帕瓦羅蒂來了遠處的人也聽不清。
不過,軍中自有辦法,那就是傳令兵。皆以身材高大、耳聰且嗓音洪亮者充任,將王大衛的話語一層層傳遞過去。
志願三軍的情況略有不同,傳令兵都是成對兒的。一個說漢語,另一個,翻譯成吐蕃話,再喊出去。
“來的路上,我遇見了都總管阿里骨。”
“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