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中,希望子孫世代相守。湖南的一位朋友為我說了這件事。想要求得貴子,如果捨棄培德節慾的做法來求,縱然得到了,也是僥倖。如果培德節慾來求,只要求就會得到。
凡發科發甲,皆其祖父有大陰德。若無陰德,以人力而發,必有大禍在後,不如不發之為愈也。歷觀古今來大聖大賢之生,皆其祖父積德所致。大富大貴亦然。其子孫生於富貴,止知享福造業,忘其祖父一番栽培。從茲喪祖德以蕩祖業,任其貧賤。此舉世富貴人之通病。能世守先德,永久勿替者,唯蘇州范家,為古今第一。
(自古以來)凡是科考得中的人,都是他的祖上或父輩有大陰德。如果沒有陰德,靠人力而考中,必定會有大禍跟隨在後面,還不如不中為好。歷觀古往今來大聖大賢的出生,都是他們的祖上或父輩積德所導致的。大富大貴也是如此。然而他們的子孫生在富貴當中,只知道享福造業,忘記了祖上的一番栽培。從此喪失祖德而浪蕩祖業,隨任自己淪落貧賤。這是全世界富貴人的通病。能夠世代守住先人祖德,永久不更替的,唯有蘇州的范家,為古今第一。
自宋文正公以來,直至清末,八百餘年,家風不墜,科甲相繼。可謂世德書香之家。而長洲彭家,自清初以來,科甲冠天下。其家狀元,有四五人。有同胞三鼎甲者。
自從宋朝文正公范仲淹以來,直到清朝末年,八百多年,范家家風不墜,科考得中的人相繼不斷。可謂是世代有德的書香之家。而長洲的彭家,自從清朝初年以來,科甲冠天下。家族中的狀元,就有四五個人,還有同胞兄弟中得狀元、榜眼、探花的。
而世奉佛法,雖狀元宰相,猶日誦感應篇,陰騭文,以為誠意正心,致君澤民之鑑。彼狂生謂此等書,乃老齋公老齋婆之所從事者。非但不知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並不知人之所以為人。生為行肉走屍,死與草木同腐。而且惡業難消,永沉惡道。
而且他們家世代信奉佛法,雖然身為狀元宰相,還是每天讀誦《感應篇》,《陰騭文》,以此作為誠意正心,輔佐國君,惠澤人民的借鑑。那些狂妄後生認為這些書,是老齋公老齋婆們才閱讀遵行的。這樣想的人,不但不知道聖賢之所以成為聖賢的原因,也不知道人之所以成為一個人的根據。他們在生是行屍走肉,死了與草木一同腐爛。而且惡業難以消除,永遠沉淪在惡道。
彼囂 (xi āo ) 囂然自命為博雅通人,致令後世並天地父母之名字亦不得聞者,何可勝數。
那些自命為學識淵博通達,品位高雅的狂妄囂張之徒,使得後代連天地父母的名字也不能聽到。這樣的人,多得數不清啊。
欲子孫之不趨敗途,共入正道者。當以感應篇彙編,陰騭文廣義,為定南針。則世俗習染之惡浪滔天,黑雲障日,亦不至不知所趨,而載胥及溺。
想要子孫不誤入歧途,一起走上正道,應當將《感應篇彙編》、《陰騭文廣義》作為指南針。那麼即使社會上世俗的習染如惡浪滔天、黑雲遮日一般濃厚,他也不會迷失方向,不會跟著別人一起落水。
否則縱令風平浪靜,天日昭彰,亦難保不入洄澓,而隨即沉溺矣。況絕無風平浪靜天日昭彰之望之世道人心乎。
否則,縱然國家社會風平浪靜、陽光明媚,他也難保不會墮入急流漩渦,隨即沉沒了。更何況哪裡有我們所希望的風平浪靜、陽光明媚的世道人心呢。
須知陰德二字,所包者廣。成就他人子弟,令入聖賢之域,固屬陰德。成就自己子弟,令入聖賢之域,亦是陰德。反是,則誤人子弟固損德,誤己子女亦損德。力能兼及,何幸如之。
要知道陰德兩個字包含的內容太廣泛了。成就他人的子弟,使他成為聖賢,固然屬於積陰德;成就自己的子弟,使他成聖成賢也是在積陰德。反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