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明朝的諸多儒生,各自吸取佛法要義來發揮儒學,使得孔子顏回的心法,雖斷絕卻又承續了下來。
其用靜坐參究,以期開悟者,莫不以佛法是則是效。故有功深力極,臨終預知時至,談笑坐逝者甚多。
其中用靜坐來參究,以期望開悟的,沒有不以佛法作為仿效的。所以有功夫深、力量大,臨終預知時至,談笑坐著而逝的人很多。
其誠意正心,固足為儒門師表。但欲自護門庭,於所取法者,不唯不加表彰,或反故為闢駁,以企後學尊己之道,不入佛法。然亦徒為是舉。
他們誠意正心,固然足以為儒門的師表。但是他們想要自護門庭,對於所吸取的佛法,不僅不加以表彰,卻反過來故意闢駁,以企望後學的人尊崇自己的理學之道,不進入佛法。然而這些舉動是徒勞的。
不思己既陰取陽排,後學豈無見過於師之人。適見其心量狹小,而誠意正心之不無罅漏也。深可痛惜。
他們不想想自己既然暗地裡吸取別人的學說,表面上卻排斥,後學的人哪能沒有見識超過師長的人呢?這正好看出他們心量狹小,而對於他們所崇尚的誠意正心,就有罅隙缺漏了。實在是痛心惋惜。
明末蕅益大師,系法身大士,乘願示生。初讀儒書,即效先儒闢佛,而實未知佛之所以為佛。後讀佛經,始悔前愆,隨即殫精研究,方知佛法乃一切諸法之本。其有闢駁者,非掩耳盜鈴,即未見顏色之瞽論也。
明朝末年的蕅益大師,是法身大士,乘願再來。最初讀儒家之書,即效仿先儒來闢佛,而實際上並不知道,佛為什麼稱為佛。後來讀到佛經,才開始懺悔以前的罪愆,接著就立刻殫精竭慮地研究,才知道佛法是一切諸法的根本。那些闢駁的人,不是掩耳盜鈴,就是沒有看見過顏色的盲人瞎說。
遂發心出家,弘揚法化。一生注述經論四十餘種,卷盈數百。莫不言言見諦,語語超宗,如走盤珠,利益無盡。
於是他發心出家,弘揚佛法教化眾生。一生注述的經論有四十多種,有幾百卷。全部都是字字見到真諦,句句超越宗門,如同自動旋走在盤中的珍珠,利益沒有窮盡。
又念儒宗,上焉者取佛法以自益,終難究竟貫通。下焉者習詞章以自足,多造謗法惡業。中心痛傷,欲為救援。因取四書周易,以佛法釋之。
又想到儒家學說,上等的人吸取佛法來自我利益,最終很難究竟融會貫通。下等的人學習文詞章句自以為足,大多造作謗法的惡業。心中非常傷痛,想要加以救援。因此取來《四書》、《周易》,以佛法來加以解釋。
解論語孟子,則略示大義。解中庸大學,則直指心源。蓋以秉法華開權顯實之義,以圓頓教理,釋治世語言。俾靈山泗水之心法,徹底顯露,了無餘蘊。
解釋《論語》、《孟子》,就大略顯示其中的大義。解釋《中庸》、《大學》,就直接指示心源根本。秉承《法華經》開權顯實的意義,以圓頓教理,解釋治世語言。使得佛教儒家的心法,徹底顯露,沒有一點隱藏。
其取佛法以自益者,即得究竟實益。即專習詞章之流,由茲知佛法廣大,不易測度。亦當頓息邪見,漸生正信。
那些吸取佛法來自我利益的人,就得到究竟的實際利益。即使是專門學習詞句文章之類的人,由此知道佛法的廣大,不容易測度。也應當頓然息滅邪見,漸漸生起正信。
知格除物慾,自能明其明德。由是而力求之,當直接孔顏心傳。其利益豈能讓宋元明諸儒獨得也已。
知道格除物慾,自然能夠彰明光明性德。由此而努力追求,應當直接孔子顏回的心法傳承。其中的利益,怎能讓宋、元、明諸位儒生獨得呢?
近來各界,眼界大開。天姿高者,無不研究佛法。一唱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