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
須知唸佛之人,決定能消除業障。其有業障現前者,系轉將來墮三途之惡報,以現在之病苦即了之也。
必須知道唸佛決定能夠消除業障。那些業障現前的人,是將墮落三途的惡報,轉化成現在的病苦來了結掉。
金剛經謂持金剛經者,由被人輕賤之小辱,便滅多劫三途惡道之苦。則福峻之將往西方,固以此小苦,了無量劫來之惡報,實為大幸。切不可學不知事務人,謂因修持而致病及死也。
《金剛經》說,持《金剛經》的人,由於被人輕賤的小小侮辱,便滅除了多劫墮落三途惡道的苦報。那麼福峻即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然是用這種小病苦,來了卻無量劫來的惡報,實在是非常大的幸運。萬萬不可效仿那些不懂事務的人,說這是因為修持佛法而致病死亡的。
唸佛人平時有真信切願,無一不得往生者,況福峻臨終正念昭彰,作問訊頂禮等相,而死後身體柔軟潔淨,顏貌如生,又何必以彼工夫淺為疑乎。夫彌陀願王,十念尚度,況彼精進修持,已二三年,又有何疑。
唸佛人平時有真信切願,沒有一個不得往生的。何況福峻在臨終時正念分明,作問訊頂禮等相,而死後身體柔軟潔淨,容顏宛如生前,又何必以她的工夫淺而生懷疑呢?阿彌陀佛大願王,至心十唸佛名尚且得到救度,何況她精進修持已經有二、三年,又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世有種人,志意下劣,雖常唸佛,不求往生,唯欲求人天福報,此種人縱畢世修行,只得來生之痴福而已。有正信者,自己以信願感佛,佛以慈悲攝受,感應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又何須問彼見佛與否,方可斷判也。
世間有一種人,志向意願很下劣,雖然常常唸佛,卻不求往生,只想求人天福報。這種人縱然一輩子修行,也只能得來生的痴福而已。有正信的人,自己以真信切願感佛,佛以慈悲攝受,感應道交,必定能夠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又何必問她有沒有見佛,才可以判斷她的往生呢?
至於人未終前,若彼自能沐浴更衣,則甚善。如其不能,斷不可預行沐浴更衣,令彼難受疼痛,致失正念。以汝尚以未著法衣,令其盤膝趺坐為遺憾。不知當此之時,只好一心同聲唸佛,萬萬不可張羅鋪排(指沐浴更衣令坐等)。若一張羅鋪排,即成落井下石,切記切記。
至於人沒有命終之前,如果她自己能沐浴更衣,這很好。如果她不能做到,絕對不可以預先為他進行沐浴更衣,讓她難受疼痛,從而導致失去正念。你還在因為她沒有穿著法衣,沒有讓她盤腳趺坐為遺憾。卻不知道正當這個時候,只可以一心同聲唸佛,萬萬不可以張羅鋪排(指沐浴、更衣、讓坐等事)。一旦張羅鋪排,就成了落井下石,千萬記住。
令慈年邁,光若不說此弊,汝後會以盡孝之心,阻親往生,俾長劫流轉於生死中,莫之能出也。吾人但取其實,毋矜其名,汝之記頗好,並不必求人作文以傳,此皆世間虛浮之事。但宜自己,並其家屬唸佛,以期同生西方即已。
你母親年紀大了,我如果不說出這中間的弊端,你以後就會用盡孝的心,來阻礙母親往生,使她長劫流轉於生死中,不能出離。我們只應當求取事情的實質,不要在乎名義。你寫的記文很好,並不需要求他人作文以傳世,這些都是世間虛浮的事。只要自己和家屬唸佛,以期同生西方就好了。
光每日朝暮課誦迴向時,兼稱福峻名,迴向一七,以盡師徒之誼。又福峻此番之生與死,可謂不虛生浪死矣,幸甚。
我每天早晚課誦迴向的時候,也稱說福峻的名字,為她迴向一個七日,以此來盡師徒之誼。福峻這一輩子,可以說是沒有虛生浪死(即沒有白活),很慶幸。
至於骨作面丸之事,甚好。但不可粗心為之,必須將骨研成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