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方不負前來所說種種大幸,及聞淨土法門莫大之幸也。
否則的話,就應當去到其他地方的淨土道場學習,並且親近淨土宗的善知識,這才不會辜負前面所說到的種種幸運,以及得以聽聞淨土法門的莫大榮幸啊。
諦法師專修淨業,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撐持道場種種心,皆死盡無餘。唸佛之心,又懇切之極。恐彼深得三昧,我尚未能一心,他日何顏見彼。故當仁不讓,又欲閉關。
諦閒法師專注於修行淨土法門,我料想他一定會從中得到大利益。因為諦閒法師已經把支撐維持道場的種種心念徹底拋棄了,加上唸佛求生的心又極為懇切,恐怕等他已經修成了唸佛三昧,而我卻連一心不亂都沒能達到,以後有什麼臉面見他。所以就當仁不讓,準備再次閉關。
大約總在普陀,未知定歸何所。恐汝於淨土法門錯過,便可惜三年護關之一番辛苦。故不禁落索如此耳。祈深體鄙懷,則幸甚幸甚。
閉關的地點還沒有確定,應該會是在普陀山上。我擔心你錯過了淨土法門,從而可惜了為我護關三年的一番辛苦,所以忍不住囉嗦了這麼多。請求你深切體察我這一番良苦用心,就太榮幸了 。與悟開師書
竊聞淨土者,乃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略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書,可以包括無餘。廣說之,雖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諸祖師之妙義,亦詮不盡。縱饒盡大地眾生,同成正覺,出廣長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塵說剎說,熾然說,無間說,又豈能盡。良以淨土本不思議故也。
我聽說淨土法門,是究竟暢佛本懷的法門。高超一切禪、教、律各宗,統攝一切禪、教、律等派。簡略來說,一個字、一句話、一個偈頌和一本書,就可以將淨土法門包括無餘。具體展開來說,即使三藏十二部的玄奧言辭,律、教、禪、密、淨五宗諸位祖師的微妙大義,也詮釋不盡。即使所有大地眾生都修成正覺,出廣長舌,以神通力、智慧力,於無量世界極力宣說,永不間斷,也不能說盡啊!這實在是因為淨土法門,本來不可思議啊!
試觀華嚴大經,王於三藏。末後一著,歸重願王。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則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者,有由來也。文殊發願,普賢勸進,如來授記於大集,謂末法中非此莫度。
試看《華嚴經》是三藏之王。經文最後,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以及《法華經》深奧妙典,為群經之首。其《藥王菩薩本事品》中說:聽聞此經就會往生極樂世界,果位與等覺菩薩相等。則知道,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淨土,是有根據的啊!《文殊師利發願經》說: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普賢以十大願王勸進善財及四十一階位的法身大士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來在《大集經》中授記:末法億億人修行,連一個人證得道果都很罕見,只有依唸佛求生淨土,才能度脫生死輪迴。
龍樹簡示於婆沙,謂易行道,速出生死。則往聖前賢,人人趣曏者,豈徒然哉。誠所謂一代時教,皆唸佛法門之註腳也。不但此也,舉凡六根所對一切境界,所謂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見聞覺知,聲香味等,何一非闡揚淨土之文字也。
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中直接表述說,唸佛法門是易行道,能夠速出生死。過去的聖賢,人人都趣向淨土,哪裡是沒有理由的呢?這就是所謂,本師一代時教,都是念佛法門的註腳啊(佛陀出興於世間,唯說彌陀本願海)!不但如此,凡是六根所對的一切境界,比如:山河大地的依報、明暗色空的現象,見聞覺知的功能,聲、香、味六塵等,哪一法不是闡揚淨土的文字呢?
寒暑代謝,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侶邪見,何一非提醒當人速求往生之警策也。廣說其可盡乎。
寒暑